大荔冬枣高效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1 冬枣栽培概况 | 第9-11页 |
1.1.1 冬枣概况 | 第9-10页 |
1.1.2 冬枣引种栽培现状 | 第10页 |
1.1.3 大荔县冬枣栽培情况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果树设施栽培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国外果树设施栽培概况 | 第11-12页 |
1.2.2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概况 | 第12-13页 |
1.2.3 鲜食枣设施栽培概况 | 第13页 |
1.3 果树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 第13-15页 |
1.3.1 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设施类型 | 第13-14页 |
1.3.2 果树设施栽培的关键技术 | 第14-15页 |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17页 |
2.2 大荔冬枣气侯适宜性研究 | 第17-18页 |
2.2.1 冬枣原产地主要气候特征 | 第17页 |
2.2.2 冬枣物候期比较 | 第17页 |
2.2.3 气象资料分析 | 第17-18页 |
2.2.4 果实性状测定 | 第18页 |
2.3 大荔冬枣栽培模式研究 | 第18-20页 |
2.3.1 大荔县红枣栽培情况调查 | 第19页 |
2.3.2 大荔冬枣栽培模式对比 | 第19页 |
2.3.3 大荔冬枣经济效益分析 | 第19-20页 |
2.4 大荔冬枣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 第20-21页 |
2.4.1 露地栽培关键技术 | 第20页 |
2.4.2 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38页 |
3.1 大荔冬枣气侯适宜性分析 | 第21-24页 |
3.1.1 大荔冬枣与原产地冬枣物候期比较 | 第21页 |
3.1.2 大荔与冬枣原产地气候因子比较 | 第21-23页 |
3.1.3 大荔冬枣与原产地冬枣果实性状比较 | 第23-24页 |
3.2 大荔冬枣栽培模式分析 | 第24-31页 |
3.2.1 大荔县红枣栽培情况调查 | 第24-25页 |
3.2.2 大荔冬枣栽培模式比较 | 第25-30页 |
3.2.3 大荔冬枣经济效益分析 | 第30-31页 |
3.3 大荔冬枣栽培关键技术 | 第31-38页 |
3.3.1 露地栽培关键技术 | 第31-33页 |
3.3.2 防雨棚栽培关键技术 | 第33页 |
3.3.3 冷棚栽培关键技术 | 第33-35页 |
3.3.4 日光温室栽培关键技术 | 第35-3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8-40页 |
4.1 结论 | 第38页 |
4.2 讨论 | 第38-39页 |
4.2.1 大荔冬枣气侯适宜性分析 | 第38-39页 |
4.2.2 大荔冬枣设施栽培模式 | 第39页 |
4.2.3 大荔冬枣露地栽培模式 | 第39页 |
4.3 创新点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