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原油和4种溢油分散剂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毒性效应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6页
        1.1.1 海上溢油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第12-13页
        1.1.2 溢油分散剂的作用机理第13-14页
        1.1.3 溢油分散剂的优劣势第14页
        1.1.4 溢油污染及溢油分散剂对海洋生物的毒性研究进展第14-16页
        1.1.5 对褶皱臂尾轮虫毒性效应研究进展第16页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第16-17页
        1.2.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2.3 研究目的第17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7-24页
    2.1 实验材料第17-20页
        2.1.1 实验用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第17-18页
        2.1.2 实验用原油及溢油分散剂第18-20页
            2.1.2.1 原油母液制备、标准曲线绘制及浓度测定第18-19页
            2.1.2.2 四种溢油分散剂第19页
            2.1.2.3 四种 DWAF 的制备第19-20页
        2.1.3 饵料藻的培养第20页
        2.1.4 实验器材第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4页
        2.2.1 预实验第20页
        2.2.2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实验第20-21页
            2.2.2.1 实验方法第20-21页
            2.2.2.2 浓度设置第21页
            2.2.2.3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第21页
        2.2.3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轮虫的生活史影响实验第21-23页
            2.2.3.1 实验方法第21-22页
            2.2.3.2 各主要发育阶段的历时第22页
            2.2.3.3 生命表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第22-23页
        2.2.4 四种溢油分散剂及 DWAF 对轮虫的摄食影响实验第23-24页
            2.2.4.1 实验方法第23页
            2.2.4.2 饵料单胞藻种群数量的统计方法第23页
            2.2.4.3 摄食率的计算方法第23-24页
3 实验结果第24-54页
    3.1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第24-32页
        3.1.1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幼体的急性毒性第24-27页
        3.1.2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成体的急性毒性第27-32页
    3.2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活史影响实验第32-47页
        3.2.1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生活史的影响第32-41页
        3.2.2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第41-47页
    3.3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影响实验第47-54页
        3.3.1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胁迫对褶皱臂尾轮虫成虫摄食小球藻的影响第47-50页
        3.3.2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胁迫对褶皱臂尾轮虫成虫摄食金藻的影响第50-54页
4 讨论第54-59页
    4.1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第54-55页
    4.2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活史影响:第55-58页
    4.3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影响:第58-59页
5 结论第59-61页
    5.1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第59页
    5.2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活史影响:第59页
    5.3 原油、四种溢油分散剂及其 DWAF 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影响: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历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埕岛海域悬跨海底管线仿生草处理方法适宜性研究
下一篇:黄海中部泥质区36°N断面全新世期间水文条件和生态结构演化的生物标志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