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1.4 本文的特色与主要创新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 2.1 二氧化碳核算方法 | 第15页 |
| 2.2 二氧化碳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 2.2.1 结构分解分析法 | 第17页 |
| 2.2.2 指数分解法 | 第17-20页 |
| 2.3 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 | 第20-22页 |
| 2.3.1 二氧化碳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理论 | 第20页 |
| 2.3.2 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 第20-21页 |
| 2.3.3 碳生产率 | 第21-22页 |
| 2.4 江苏省碳排放研究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江苏省碳生产率差异分析:单一投入要素视角分析 | 第24-41页 |
| 3.1 江苏省二氧化碳排放测算及差异分析 | 第24-29页 |
| 3.1.1 二氧化碳测算方法 | 第24-25页 |
| 3.1.2 江苏省二氧化碳排放时空差异分析 | 第25-28页 |
| 3.1.3 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碳排放演化分析 | 第28-29页 |
| 3.2 江苏省碳生产率测算及差异性分析 | 第29-34页 |
| 3.2.1 江苏省碳生产率的演进趋势分析 | 第30-31页 |
| 3.2.2 江苏省各城市碳生产率演化趋势及差异性分析 | 第31-32页 |
| 3.2.3 苏南、苏中、苏北碳生产率差异性分析 | 第32-34页 |
| 3.3 江苏省区域碳生产率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分析 | 第34-40页 |
| 3.3.1 构建碳生产率脱钩模型 | 第34页 |
| 3.3.2 江苏省碳生产率与经济发展脱钩分析 | 第34-35页 |
| 3.3.3 江苏省各城市碳生产率与经济发展脱钩分析 | 第35-37页 |
| 3.3.4 苏南、苏中、苏北碳生产率与经济发展脱钩差异分析 | 第37-40页 |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江苏省碳生产率差异分析:全要素投入视角分析 | 第41-51页 |
| 4.1 三阶段DEA模型 | 第41-42页 |
| 4.2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42-44页 |
| 4.2.1 投入产出变量的选取与处理 | 第42-43页 |
| 4.2.2 环境变量 | 第43-44页 |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 4.3.1 第一阶段实证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 4.3.2 第二阶段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 4.3.3 第三阶段实证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江苏省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8页 |
| 5.1 模型及指标选取 | 第51-52页 |
| 5.2 数据来源 | 第52页 |
| 5.3 实证分析 | 第52-57页 |
| 5.3.1 碳生产率变动的能源效率因素分析 | 第54-55页 |
| 5.3.2 碳生产率变动的产业结构效应分析 | 第55-56页 |
| 5.3.3 碳生产率变动的能源结构效应分析 | 第56-5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图表目录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作者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