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4页 |
英文摘要 | 第14-20页 |
第一部分 RECQ1在肾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 第21-43页 |
(一)前言 | 第21-22页 |
(二)材料和方法 | 第22-2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1.1 组织芯片购买自上海芯超公司(Shanghai Outdo Biotech Co., Ltd.) | 第22页 |
1.2 细胞系 | 第22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1.4 实验仪器及耗材 | 第23-24页 |
1.5 实验用溶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页 |
2.2 免疫组织化学 | 第25-26页 |
2.3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读 | 第26页 |
2.4 细胞培养 | 第26-27页 |
2.5 细胞免疫荧光 | 第27-28页 |
2.6 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ting | 第28-29页 |
(三)结果 | 第29-34页 |
1. RECQ1在肾细胞癌中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 | 第29-30页 |
2.RECQ1的相关基因 | 第30-31页 |
3.RECQ1在肾细胞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情况 | 第31-33页 |
4.RECQ1在肾细胞癌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 | 第33-34页 |
(四)讨论 | 第34-38页 |
(五)结论 | 第38-39页 |
(六)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第二部分 RECQ1下调对肾细胞癌细胞影响的转录组学研究 | 第43-65页 |
(一)前言 | 第43-44页 |
(二)材料和方法 | 第44-54页 |
1.实验材料 | 第44-47页 |
1.1 细胞系 | 第44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44-45页 |
1.3 实验仪器及耗材 | 第45-46页 |
1.4 实验用溶液的配制 | 第46-47页 |
2.实验方法 | 第47-54页 |
2.1 细胞培养 | 第47页 |
2.2 RECQ1下调的稳定细胞株建立 | 第47-51页 |
2.3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 | 第51-52页 |
2.4 免疫印迹 | 第52-53页 |
2.5 RNA高通量测序 | 第53-54页 |
(三)结果 | 第54-59页 |
1.稳定转染细胞株的建立 | 第54-56页 |
2.转录组测序结果的质控. | 第56-57页 |
3.RECQ1下调导致的基因表达变化 | 第57-58页 |
4.RECQ1导致基因差异的富集分析 | 第58-59页 |
(四)讨论 | 第59-62页 |
(五)结论 | 第62-63页 |
(六)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三部分 RECQ1下调对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第65-94页 |
(一)前言 | 第65-66页 |
(二)材料和方法 | 第66-76页 |
1.实验材料 | 第66-70页 |
1.1 细胞系 | 第66页 |
1.2 实验动物 | 第66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66-68页 |
1.4 实验仪器及耗材 | 第68-69页 |
1.5 实验用溶液的配制 | 第69-70页 |
2.实验方法 | 第70-76页 |
2.1 细胞培养 | 第70页 |
2.2 细胞活力实验(CCK-8 法) | 第70-71页 |
2.3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colony formation assay) | 第71页 |
2.4 细胞划痕实验 (Wound closure assay) | 第71页 |
2.5 Tr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 | 第71-72页 |
2.6 裸鼠皮下种植瘤实验 | 第72-75页 |
2.7 免疫印迹实验 | 第75-76页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76页 |
(三)结果 | 第76-82页 |
1.RECQ1下调可以抑制RCC细胞的增殖能力 | 第76-78页 |
2.RECQ1下调可以抑制R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 第78-79页 |
3.RECQ1下调可以减弱RCC细胞在体内的成瘤能力 | 第79-80页 |
4.RECQ1下调可以抑制KRas-MAPK信号通路转导 | 第80-81页 |
5.RECQ1下调可以抑制RCC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 第81-82页 |
(四)讨论 | 第82-87页 |
(五)结论 | 第87-88页 |
(六)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综述 | 第9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