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论晚清中国的预备立宪与意义之维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1页
    (一) 研究意义第9页
    (二) 研究方案第9页
    (三) 研究要点第9-10页
    (四) 概念界定第10-11页
第1章 晚清预备立宪的法制进程第11-22页
    一、遣使谕旨的颁布预示着立宪改革的兴起第11-14页
        (一) 考察活动对预备立宪的影响缕析第12-13页
        (二) 预备立宪:仿行立宪的上谕颁布第13-14页
    二、公权系统的改革表征着立宪工作的筹备第14-19页
        (一) 设立宪政机构第15-16页
        (二) 改定行政官制第16-17页
        (三) 改革司法体制第17-18页
        (四) 规划地方自治第18-19页
    三、宪法纲领的颁布初显现皇在法下的确认第19-22页
        (一)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第19-20页
        (二) 抛出《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第20-22页
第2章 对《钦定宪法大纲》与《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比较分析第22-38页
    一、对比性分析:两部文件的相同点和区分度第22-29页
        (一) 相同处一在于均是话语性质的文本宣誓实行诚意的确否大有疑问第22-23页
        (二) 相同处二在于均是顺应时局的被动产物突破了传统儒家政治思想第23-26页
        (三) 区分点一在于制定参照的国外蓝本不同后者比前者更为体现进步第26-27页
        (四) 区分点二在于细节设计的内容规范不同前者比后者更能表现本心第27-29页
    二、局限性分析:两部文件的未知态与未解态第29-33页
        (一) 对宪法真义的未知对宪法功能的未解第29-31页
        (二) 对制宪逻辑的未知对国家责任的未解第31-32页
        (三) 对民族平等的未知对人民心向的未解第32-33页
    三、突破性分析:两部文件各自的历史性突破第33-38页
        (一) 《钦定宪法大纲》的历史突破第34-36页
        (二)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历史突破第36-38页
第3章 晚清预备立宪的意义之维第38-46页
    一、历史价值意义:消解人治威权第38-41页
        (一) 预备立宪打开了传统专制破冰的制度转型第38-39页
        (二) 预备立宪奠定了近代法制跃迁的重要基础第39-40页
        (三) 预备立宪促进了民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第40-41页
    二、现实反思意义:崇尚宪法权威第41-46页
        (一) 要避免宪法理解中的工具主义功利化第41-42页
        (二) 强化保障我国宪法中的基本权利条款第42-43页
        (三) 宪法文明应具有广博深入的思考视野第43-44页
        (四) 应升起尊重维护国家宪法的精诚自觉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注释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末民初旅津粤商研究
下一篇:中央苏区与陕甘宁边区政权时期选举制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