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国企并购B新三板企业的估值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2.2 研究内容与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研究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研究路线 | 第13-15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4.1 国外企业估值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国内企业估值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3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5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第18-19页 |
1.5.1 论文的创新性 | 第18页 |
1.5.2 论文的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估值理论分析及方法概述 | 第19-27页 |
2.1 估值理论简述 | 第19-20页 |
2.1.1 企业价值 | 第19页 |
2.1.2 企业估值 | 第19-20页 |
2.1.3 影响估值的因素 | 第20页 |
2.2 估值的主要方法概述 | 第20-27页 |
2.2.1 市盈率估值法 | 第20-21页 |
2.2.2 市净率估值法 | 第21页 |
2.2.3 市销率估值法 | 第21-22页 |
2.2.4 股利贴现模型 | 第22页 |
2.2.5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 | 第22-23页 |
2.2.6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模型 | 第23-25页 |
2.2.7 经济增加值法 | 第25-26页 |
2.2.8 估值模型的适应性分析 | 第26-27页 |
第3章 并购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27-39页 |
3.1 目标公司的概况 | 第27-28页 |
3.2 A国企介绍及并购动因分析 | 第28页 |
3.3 行业分析 | 第28-31页 |
3.3.1 政治环境 | 第29页 |
3.3.2 经济环境 | 第29-30页 |
3.3.3 社会环境 | 第30-31页 |
3.3.4 技术环境 | 第31页 |
3.4 目标公司的财务分析 | 第31-39页 |
3.4.1 B公司的初步评价 | 第32-34页 |
3.4.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4-36页 |
3.4.3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6-37页 |
3.4.4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7页 |
3.4.5 成长能力分析 | 第37-39页 |
第4章 B公司的估值分析 | 第39-53页 |
4.1 估值方法的适应性选择 | 第39-40页 |
4.2 自由现金流折现法 | 第40-48页 |
4.2.1 现金流折现模型说明 | 第40-42页 |
4.2.2 自由现金流(FCF)的预测 | 第42-46页 |
4.2.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第46-47页 |
4.2.4 估值结果 | 第47-48页 |
4.3 市场可比法 | 第48-50页 |
4.3.1 市场可比法的介绍 | 第48页 |
4.3.2 市盈率估值法 | 第48-49页 |
4.3.3 市净率估值法 | 第49-50页 |
4.4 资产基础法 | 第50-51页 |
4.5 综合估值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