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近代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江南水乡古镇空间塑造探析--以同里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社会背景第10页
        1.1.2 文化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念界定第11-14页
        1.2.1 “江南”的地理界定第11-13页
        1.2.2 “江南水乡古镇”的地理界定第13-14页
        1.2.3 同里古镇的基本概况和研究范围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4.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9-20页
        1.4.2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20页
    1.5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6 研究内容及理论框架第21-23页
        1.6.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6.2 理论框架第22-23页
第2章 近代江南水乡古镇空间发展背景第23-38页
    2.1 自然背景第23-27页
        2.1.1 地理优势第23-25页
        2.1.2 区位优势第25-27页
    2.2 历史文脉背景第27-32页
        2.2.1 宗教环境第27页
        2.2.2 文化环境第27-29页
        2.2.3 经济贸易背景第29-30页
        2.2.4 民俗生活背景第30-32页
    2.3 江南水乡镇域与建筑空间发展背景第32-37页
        2.3.1 典型镇域空间肌理第33-36页
        2.3.2 新的建筑结构与材料第36-37页
        2.3.3 新的建筑工程与技术第37页
    2.4 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西方文化在近代江南水乡古镇的传播与影响第38-53页
    3.1 近代西方文化在江南水乡古镇的传播第38-42页
        3.1.1 近代西方文化在江南水乡传播的历史条件第38页
        3.1.2 近代西方文化在江南水乡传播途径第38-39页
        3.1.3 西方建筑文化思想与建造模式的引进第39-42页
    3.2 近代江南水乡地区西方文化的内容界定第42-46页
        3.2.1 近代西方文化的综述及分类第43页
        3.2.2 近代西方建筑风格的分类第43-46页
    3.3 西方建筑文化在江南水乡空间的融合第46-47页
        3.3.1 文化形式的融合第46-47页
        3.3.2 营造技术的融合第47页
    3.4 西方建筑文化在江南水乡风貌的异变第47-51页
        3.4.1 建筑风貌的异变第47-50页
        3.4.2 镇域空间的异变第50-51页
    3.5 小结第51-53页
第4章 西方文化下江南水乡镇域与建筑空间塑造类型特征第53-78页
    4.1 从建筑功能看空间塑造第53-62页
        4.1.1 商业建筑第54-56页
        4.1.2 文化教育建筑第56-58页
        4.1.3 宗教建筑第58-60页
        4.1.4 乡绅府邸第60-62页
    4.2 从建筑与水关系看空间塑造第62-66页
        4.2.1 “河-房-街”下的装饰西洋化第62-63页
        4.2.2 “河-街-房”下的构造西洋化第63-65页
        4.2.3 “房-街-房”下的主体西洋化第65-66页
    4.3 从镇域空间分布看空间塑造第66-69页
        4.3.1 均质分布第66-67页
        4.3.2 集中分布第67页
        4.3.3 线性分布第67-68页
        4.3.4 断裂分布第68-69页
    4.4 江南水乡近代建筑空间特征:建筑构成分解第69-77页
        4.4.1 屋顶第69-70页
        4.4.2 墙体、梁柱、底脚第70-72页
        4.4.3 门窗构件第72-74页
        4.4.4 细部、装饰和色彩第74-77页
    4.5 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近代同里古镇典型空间塑造案例及手法分析第78-102页
    5.1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古镇空间概况第78-81页
        5.1.1 近代时期古镇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第78-79页
        5.1.2 近代建筑的主要类型第79-80页
        5.1.3 近代建筑的分布特点第80-81页
    5.2 同里古镇典型近代建筑第81-96页
        5.2.1 丽则女学主楼-山门第81-88页
        5.2.2 红楼-天放楼第88-94页
        5.2.3 同里典型西式石库门第94-96页
    5.3 从民居建筑到镇区空间的塑造转换阐释第96-98页
        5.3.1 空间功能转换第96-97页
        5.3.2 尺度肌理转换第97-98页
        5.3.3 人文情感转换第98页
    5.4 西方文化下同里古镇典型空间塑造手法总结及启示第98-101页
        5.4.1 同里古镇典型空间塑造手法总结第98-100页
        5.4.2 关于水乡古镇中近代西化建筑空间保护与利用的思考第100-101页
    5.5 小结第101-102页
结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附录第108-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中小学校建筑屋顶空间利用设计研究
下一篇:传统村落价值评估研究--以北京市吉家营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