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心肌损伤、心功能的生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指标在心源性猝死案例死因鉴定中的意义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9-12页 |
| 1 前言 | 第12-1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2页 |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5-16页 |
| 2.1.1 主要试剂 | 第15页 |
| 2.1.2 主要仪器 | 第15-16页 |
|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 第16-17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17-22页 |
| 2.3.1 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17页 |
| 2.3.2 HE染色 | 第17页 |
| 2.3.3 IHC染色 | 第17-18页 |
| 2.3.4 生化学检测 | 第18-19页 |
| 2.3.5 qRT-PCR | 第19-21页 |
| 2.3.6 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 3 结果 | 第22-32页 |
| 3.1 参考生化学检测结果进行死因重新分类 | 第22-24页 |
| 3.2 HE染色和IHC染色结果 | 第24-26页 |
| 3.3 qRT-PCR检测mRNA的表达 | 第26-32页 |
| 4 讨论 | 第32-37页 |
| 4.1 生化学指标与SCD | 第32-33页 |
| 4.2 分子生物学指标与SCD | 第33-37页 |
| 5 结论 | 第37-38页 |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综述 | 第43-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个人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