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科学研究工作论文

中国各省(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前言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第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6 本文创新点第15-17页
2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相关理论第17-20页
    2.1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界定第17页
    2.2 创新理论与创新能力第17-18页
    2.3 学科创新第18-19页
    2.4 学科创新能力评价第19-20页
3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评价机制第20-26页
    3.1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第21页
    3.2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第21-23页
        3.2.1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主体第22页
        3.2.2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资源第22页
        3.2.3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成果第22-23页
    3.3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23-24页
    3.4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指标的解释第24-26页
4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评价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第26-40页
    4.1 主成分分析法及分析过程第26-27页
        4.1.1 主成分分析法第26页
        4.1.2 主成分分析过程第26-27页
    4.2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27-28页
    4.3 主成分分析的数据结果分析第28-33页
        4.3.1 方差贡献分析第28-29页
        4.3.2 主成分得分分析第29-33页
        4.3.3 中国各省(市)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评价第33页
    4.4 中国各省(市)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比较第33-40页
        4.4.1 基于时间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比较第34-36页
        4.4.2 基于空间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比较第36-37页
        4.4.3 基于投入与产出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比较第37-40页
5 问题总结与发展策略第40-43页
    5.1 问题总结第40-41页
        5.1.1 区域差异明显第40页
        5.1.2 地区辐射能力不足第40页
        5.1.3 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第40-41页
        5.1.4 学科发展缺乏长效机制第41页
    5.2 发展策略第41-43页
        5.2.1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第41页
        5.2.2 增强优势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第41-42页
        5.2.3 健全科研成果转化体系第42页
        5.2.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42-43页
6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综述第47-58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第58-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网络公德教育问题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