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苏南水网乡村景观基础设施韧性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1.1 快速城镇化增加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第13-14页
        1.1.2 气候、环境变化给基础设施发展带来了挑战第14-15页
        1.1.3 国家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带来了发展契机第15-16页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1.3.1 景观基础设施构建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1.3.2 有关韧性规划的相关研究第19-21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页
    1.5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框架第22-2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第24-36页
    2.1 景观基础设施的相关基础理论第24-28页
        2.1.1 基本概念及研究发展第24-25页
        2.1.2 相关概念辨析第25-26页
        2.1.3 景观基础设施框架构建第26-28页
    2.2 韧性规划相关基础理论第28-32页
        2.2.1 韧性与相关概念辨析第28-30页
        2.2.2 韧性规划的内涵、特征与优势第30-32页
    2.3 景观基础设施韧性规划原则第32-33页
        2.3.1 冗余性原则第32页
        2.3.2 多维联系原则第32-33页
        2.3.3 复合性原则第33页
        2.3.4 动态适应原则第33页
    2.4 景观基础设施韧性特征分析第33-36页
        2.4.1 系统网络层次性——抗干扰能力第35页
        2.4.2 设施功能复合性——吸收能力第35页
        2.4.3 环境动态适应性——恢复能力第35-36页
第三章 苏南水网乡村基础设施现状分析及重新定位第36-44页
    3.1 苏南水网乡村规划背景与特征分析第36页
    3.2 苏南乡村基础设施发展困境分析第36-38页
        3.2.1 工程性基础设施建破坏乡村肌理第36-37页
        3.2.2 单一功能目标的基础设施利用形式第37页
        3.2.3 机械化建设模式丧失变化适应能力第37页
        3.2.4 规划管理机制缺乏过程动态管控第37-38页
    3.3 重新定位——乡村景观基础设施构建提出第38-39页
    3.4 乡村景观基础设施概念界定及主要分类研究第39-41页
        3.4.1 乡村交通景观基础设施第40页
        3.4.2 乡村水利景观基础设施第40-41页
        3.4.3 乡村农业景观基础设施第41页
        3.4.4 乡村康乐游憩景观基础设施第41页
    3.5 苏南乡村景观基础设施与韧性规划结合的积极意义第41-44页
第四章 苏南水网乡村景观基础设施韧性规划第44-82页
    4.1 苏南乡村景观基础设施韧性规划的核心内涵第44-46页
        4.1.1 动态适应性规划方法第44-45页
        4.1.2 强调设施网络连通性第45页
        4.1.3 注重系统功能复合性第45-46页
        4.1.4 增加地域环境适应力第46页
    4.2 苏南乡村景观基础设施韧性规划流程第46-52页
        4.2.1 风险识别第47页
        4.2.2 状态评估第47-48页
        4.2.3 规划响应与策略制定第48-49页
        4.2.4 结果评价及改善第49-52页
    4.3 苏南乡村景观基础设施韧性规划策略制定第52-59页
        4.3.1 协调乡村多维空间,构建抗干扰景观基础设施框架第53-56页
        4.3.2 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叠加景观基础设施复合功能第56-57页
        4.3.3 构建韧性技术体系,增加景观基础设施动态适应性第57-59页
    4.4 苏南乡村交通景观基础设施韧性规划第59-64页
        4.4.1 水路交通系统的冗余性建设第60-61页
        4.4.2 乡村街巷系统的适应性改造第61页
        4.4.3 废弃附属空间的景观再生第61-62页
        4.4.4 案例应用——以苏州金庭镇东村为例第62-64页
    4.5 苏南乡村水利景观基础设施韧性规划第64-72页
        4.5.1 水网河道基础设施的景观再生第65-66页
        4.5.2 景观与韧性防洪基础设施的结合第66-67页
        4.5.3 乡村雨水管理设施的适应性构建第67-69页
        4.5.4 案例应用——以苏州西山甪里为例第69-72页
    4.6 苏南乡村农业景观基础设施韧性规划第72-77页
        4.6.1 规划功能复合性的生产设施模块第74页
        4.6.2 构建稳定抗干扰的农业设施网络第74-75页
        4.6.3 增强农业生产设施系统生态循环第75页
        4.6.4 案例应用——以苏州西山甪里为例第75-77页
    4.7 苏南康乐游憩景观基础设施韧性规划第77-82页
        4.7.1 健康疗养设施的抗干扰性构建第79页
        4.7.2 休闲游憩设施系统的冗余化建设第79-80页
        4.7.3 案例应用——以苏州西山乌顶峰景区内部乡村为例第80-82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82-85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82-83页
    5.2 研究的创新点第83页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图表目录第90-94页
致谢第94-95页
作者简历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宅院类建筑遗产修复工程真实性保护机制研究--以可园为例
下一篇:常州市主城区“城中村”更新模式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