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言 | 第9-11页 |
0.1 研究意义 | 第9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0.2.1 国外现状 | 第9-10页 |
0.2.2 国内现状 | 第10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等同原则概述 | 第11-16页 |
1.1 等同原则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 权利要求解释原则的适用 | 第13-15页 |
1.3 机会主义的影响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实证研究 | 第16-28页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6页 |
2.2 等同侵权案件总体分析 | 第16-19页 |
2.2.1 等同侵权案件时间分析 | 第16-17页 |
2.2.2 等同侵权案件区域性分析 | 第17-18页 |
2.2.3 一审、二审法院审级分析 | 第18-19页 |
2.3 等同侵权案件具体分析 | 第19-22页 |
2.3.1 当事人类型分析 | 第19-20页 |
2.3.2 专利类型分析 | 第20-21页 |
2.3.3 技术特征覆盖程度分析 | 第21-22页 |
2.4 等同侵权案件结果分析 | 第22-27页 |
2.4.1 等同侵权案件审理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2.4.2 抗辩事由分析 | 第25-27页 |
2.5 现阶段等同原则在我国适用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及其建议 | 第28-34页 |
3.1 正确识别必要技术特征 | 第28页 |
3.2 正确认定等同侵权判定方法 | 第28-30页 |
3.3 严格限制等同原则的适用 | 第30-31页 |
3.4 对等同原则适用进行适当区分 | 第31-32页 |
3.5 覆盖技术特征的数量可以作为等同原则适用的标准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