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 第5-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7页 |
第一节 量子化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 第11页 |
第二节 两态反应理论及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第三节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简介 | 第17-30页 |
第一节 反应势能面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内禀反应坐标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绝热近似与非绝热近似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反应势能面相交与不相交规则 | 第21-23页 |
第五节 自旋轨道耦合与跃迁几率的计算 | 第23-25页 |
第六节 能量跨度理论模型 | 第25-26页 |
第七节 活化张力模型 | 第26-27页 |
第八节 NBO 自然键轨道理论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气相中 Co~+催化 N_2O 与 C_2H_6循环反应催化剂活性的理论研究 | 第30-49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计算方法及理论背景 | 第31-32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3.1 势能面的交叉 | 第32-34页 |
3.2 最低能量交叉点(MECP)及最低能量路径 | 第34-37页 |
3.3 催化循环反应的 TOF 的计算 | 第37-41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支持信息 | 第43-49页 |
第四章 气相中 Ta~+催化 CH_4与 CO_2重整反应的动力学理论研究 | 第49-66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49页 |
第二节 计算方法及理论背景 | 第49-50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3.1 反应过程分析 | 第50-55页 |
3.2 最低能量交叉点(MECP)及最低能量路径 | 第55-58页 |
第四节 总结 | 第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支持信息 | 第60-66页 |
硕士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