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8-12页 |
2 污泥好氧消化 | 第12-17页 |
2.1 污泥好氧消化理论 | 第12页 |
2.2 污泥好氧消化发展历史 | 第12-17页 |
2.2.1 传统污泥好氧消化工艺(CAD) | 第12-14页 |
2.2.2 缺氧好氧消化工艺(A/AD)工艺 | 第14-15页 |
2.2.3 自热高温好氧消化工艺 | 第15-17页 |
3 深井曝气处理系统 | 第17-23页 |
3.1 深井曝气处理系统原理 | 第17-18页 |
3.2 深井曝气处理系统的主要优缺点 | 第18-19页 |
3.3 VERTADTM污泥处理工艺 | 第19-23页 |
3.3.1 VD 工艺原理及流程 | 第19-21页 |
3.3.2 VD 工艺优缺点 | 第21-23页 |
4 小试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第23-33页 |
4.1 实验研究目的 | 第23页 |
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3-25页 |
4.2.1 系统工况运行与调节的实现 | 第23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23-25页 |
4.3 实验材料与装置 | 第25-28页 |
4.3.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4.3.2 实验装置 | 第25-28页 |
4.4 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28-33页 |
4.4.1 COD 的测定 | 第28页 |
4.4.2 MLSS 的测定 | 第28-29页 |
4.4.3 MLVSS 的测定 | 第29页 |
4.4.4 污泥比阻的测定 | 第29-30页 |
4.4.5 含水率的测定 | 第30页 |
4.4.6 PH、SV30的测定 | 第30页 |
4.4.7 温度、流速等的测定 | 第30页 |
4.4.8 EPS 的测定 | 第30-31页 |
4.4.9 污泥表观特性和微生物种类的观察 | 第31-33页 |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53页 |
5.1 小试实验研究装置的工况运行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5.1.1 启动曝气管的管道压力和流量与反应器中液体流速的关系 | 第33页 |
5.1.2 中间曝气管(中布气环)管道压力和下降筒液体流速的关系 | 第33-34页 |
5.1.3 底部曝气管(底部布气环)管道压力和液体流速的关系 | 第34页 |
5.1.4 气提排泥管道压力和排泥(水)流速的关系 | 第34-36页 |
5.1.5 各组试验中温度的变化控制 | 第36-38页 |
5.1.6 反应器中 DO 变化情况 | 第38页 |
5.1.7 小结与建议 | 第38-39页 |
5.2 小试实验中污泥性质的变化结果与讨论 | 第39-53页 |
5.2.1 中低温下 SS 和 VSS 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39-41页 |
5.2.2 高温条件下 SS 和 VSS 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41-43页 |
5.2.3 COD 的去除效果 | 第43-44页 |
5.2.4 PH、SV30 等变化情况 | 第44-45页 |
5.2.5 SS 和嗜热菌投加量之间的关系 | 第45-46页 |
5.2.6 污泥比阻和 EPS 的变化 | 第46-48页 |
5.2.7 污泥表观特征和微生物的变化 | 第48-52页 |
5.2.8 小结与建议 | 第52-53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图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