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用扁钢丝的磨损与疲劳性能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引言 | 第9-11页 |
| 1.2 异型丝的性能及现状 | 第11-12页 |
| 1.2.1 异型丝的性能 | 第11页 |
| 1.2.2 异型丝的现状 | 第11页 |
| 1.2.3 异型丝的生产工艺 | 第11-12页 |
| 1.3 扁钢丝的性能要求 | 第12页 |
| 1.4 扁钢丝刷的失效 | 第12-15页 |
| 1.4.1 材料失效概述 | 第12页 |
| 1.4.2 金属断口分析 | 第12-13页 |
| 1.4.3 钢丝刷的失效分析 | 第13-15页 |
| 1.5 中高碳钢丝的磨损性能和疲劳性能 | 第15-17页 |
| 1.5.1 磨损概述 | 第15页 |
| 1.5.2 疲劳概述 | 第15-17页 |
| 1.5.3 钢丝和钢丝绳的磨损与疲劳性能研究 | 第17页 |
| 1.6 存在问题 | 第17页 |
| 1.7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19页 |
| 1.7.1 课题的来源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1.7.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方案与设备 | 第19-26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 2.2 实验方案和设备 | 第19-26页 |
| 2.2.1 钢丝制备工艺 | 第19-20页 |
| 2.2.2 钢丝退火实验 | 第20页 |
| 2.2.3 扁钢丝室温拉伸实验 | 第20页 |
| 2.2.4 扁钢丝硬度测试实验 | 第20-21页 |
| 2.2.5 金相观察实验 | 第21-23页 |
| 2.2.6 磨损试验 | 第23页 |
| 2.2.7 疲劳试验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刷用扁钢丝制备工艺 | 第26-30页 |
| 3.1 不同国家刷用扁钢丝的性能和组织对比 | 第26-29页 |
| 3.1.1 成分对比 | 第26页 |
| 3.1.2 力学性能的对比 | 第26-27页 |
| 3.1.3 显微组织的对比 | 第27-28页 |
| 3.1.4 成分、力学性能和组织的综合分析对比 | 第28-29页 |
| 3.2 制备工艺的总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磨损试验和疲劳试验 | 第30-46页 |
| 4.1 不同工艺生产刷用扁钢丝的磨损性能 | 第30-35页 |
| 4.1.1 磨损试样的力学性能 | 第30-31页 |
| 4.1.2 磨损试样的显微组织 | 第31-32页 |
| 4.1.3 磨损性能 | 第32-34页 |
| 4.1.4 磨损性能的综合分析 | 第34-35页 |
| 4.2 不同工艺生产的刷用扁钢丝的疲劳性能 | 第35-44页 |
| 4.2.1 疲劳试样的力学性能 | 第35-36页 |
| 4.2.2 疲劳试样的显微组织 | 第36-37页 |
| 4.2.3 疲劳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 4.2.4 疲劳断口 | 第38-43页 |
| 4.2.5 疲劳磨损和微动磨损 | 第43-44页 |
| 4.3 本章总结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46-51页 |
| 5.1 磨损机理讨论 | 第46页 |
| 5.2 影响磨粒磨损的讨论 | 第46-49页 |
| 5.2.1 材料的硬度和断裂韧性对耐磨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 5.2.2 试样材料的显微组织 | 第48页 |
| 5.2.3 实际环境的影响 | 第48-49页 |
| 5.3 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49页 |
| 5.3.1 塑韧性对疲劳的影响 | 第49页 |
| 5.3.2 实验环境对疲劳的影响 | 第49页 |
| 5.4 磨损与疲劳的联系 | 第49-5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综合优化分析 | 第51-52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