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价值 | 第10-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关于雾霾报道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关于环境新闻报道的研究 | 第12-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理论——框架理论 | 第14-15页 |
1.4.2 具体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雾霾报道概况 | 第17-25页 |
2.1 雾霾气象学定义 | 第17-19页 |
2.1.1 雾、霾定义及区别 | 第17-18页 |
2.1.2 霾与 PM2.5(细颗粒物)关系 | 第18-19页 |
2.2 雾霾报道简述 | 第19-25页 |
2.2.1 雾霾新闻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2.2 雾霾报道文本概况 | 第20-25页 |
第3章 中国雾霾报道现状特点分析 | 第25-40页 |
3.1 新闻生产角度的现状特点分析 | 第25-30页 |
3.1.1 采访对象:突破气象环保领域“专家说”模式 | 第25-26页 |
3.1.2 标题导语:描述性叙述增强专业信息生动可感性 | 第26-29页 |
3.1.3 报道结构:从受众角度切入增强报道互动性与现场感 | 第29-30页 |
3.2 新闻内容角度的现状特点分析 | 第30-34页 |
3.2.1 雾霾报道的政治视角分析 | 第30-32页 |
3.2.2 雾霾报道的经济视角分析 | 第32-33页 |
3.2.3 雾霾报道的人文视角分析 | 第33-34页 |
3.3 传播效果角度的现状特点分析 | 第34-40页 |
3.3.1 媒体在雾霾报道中的功能定位 | 第34-36页 |
3.3.2 媒体雾霾报道对受众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3 雾霾议题中媒体与政府、公众间的互动 | 第37-40页 |
第4章 中国雾霾报道现状的原因解析 | 第40-44页 |
4.1 内部原因:立足报纸定位,报道角度深入细致 | 第40-41页 |
4.2 外部原因:公众及新媒体环境的共同推动 | 第41-44页 |
4.2.1 公众需求增加以及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观念转变 | 第41页 |
4.2.2 新媒介平台的舆论环境推动雾霾报道发展 | 第41-44页 |
第5章 国外媒体对中国雾霾议题报道的对比分析 | 第44-48页 |
5.1 国外媒体中国雾霾议题的报道概况—以英国《金融时报》FT 中文网为例 | 第44页 |
5.2 国外媒体雾霾议题报道现状特点分析 | 第44-46页 |
5.2.1 “环保外交”与“逃离北京”的报道视角 | 第44-45页 |
5.2.2 雾霾污染报道矛头直指中国政府 | 第45-46页 |
5.2.3 苛刻夸张的话语表达方式建构中国负面环境形象 | 第46页 |
5.3 国外媒体雾霾报道现状原因解析 | 第46-48页 |
5.3.1 国内媒体部分议题的报道缺位与报道过度 | 第46-47页 |
5.3.2 意识形态差异:国外媒体“旁观者”报道心态 | 第47-48页 |
第6章 结语:雾霾报道呈现出环境新闻报道发展趋势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