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与数据 | 第14-26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4-15页 |
2.2 数据采集 | 第15-18页 |
2.3 数据预处理 | 第18-26页 |
2.3.1 几何校正 | 第18-19页 |
2.3.2 辐射校正 | 第19-23页 |
2.3.3 流域裁剪与划分 | 第23-24页 |
2.3.4 噪音掩膜 | 第24-26页 |
第3章 滇池流域不透水表面的提取 | 第26-31页 |
3.1 线性光谱混合分解原理 | 第26-27页 |
3.2 端元的确定 | 第27-29页 |
3.2.1 端元类型和数量的确定 | 第27页 |
3.2.2 最小噪音分离(最佳波段选择) | 第27-28页 |
3.2.3 端元光谱值的选取 | 第28-29页 |
3.3 线性光谱分解结果的精度评价 | 第29-31页 |
第4章 滇池水质遥感评级 | 第31-40页 |
4.1 滇池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的构建 | 第31-33页 |
4.2 滇池水质参数反演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4.3 滇池水质参数反演结果的定量检验 | 第34页 |
4.4 滇池水质遥感评级 | 第34-40页 |
第5章 滇池流域不透水表面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 | 第40-51页 |
5.1 滇池流域不透水表面动态变化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 第40-45页 |
5.2 滇池子流域不透水表面与河流水质的影响分析 | 第45-51页 |
第6章 基于滇池水质保护的流域规划与建议 | 第51-59页 |
6.1 滇池流域空间布局分析 | 第51-53页 |
6.2 滇池流域不透水表面的无限扩展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 第53-56页 |
6.3 滇池流域的规划与建议 | 第56-5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7.1 论文结论 | 第59-60页 |
7.2 论文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A:图目录 | 第66-68页 |
附录B:表目录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