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旋压技术国内外研究近况 | 第13-18页 |
1.2.2 普通旋压关键技术问题 | 第18-19页 |
1.3 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多道次普旋仿真模型构建及回弹补偿修正 | 第21-34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金属成形工艺弹塑性变形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大变形条件下应变的度量 | 第22页 |
2.2.2 大变形条件下应力的度量 | 第22-24页 |
2.3 多道次普旋成形有限元仿真模型构建 | 第24-28页 |
2.3.1 多道次普旋仿真模型关键工艺参数提取 | 第24-25页 |
2.3.2 多道次普旋成形过程显式有限元仿真模型构建 | 第25-28页 |
2.4 基于回弹过程隐式仿真模型的回弹补偿设计 | 第28-30页 |
2.4.1 多道次普旋回弹过程隐式有限元仿真构建 | 第28-29页 |
2.4.2 多道次普旋仿真模型回弹补偿修正 | 第29-30页 |
2.5 多道次普旋仿真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30-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基于成形失效分析的多道次普旋成形极限研究 | 第34-53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多道次普旋研究试验条件 | 第34-37页 |
3.3 多道次普旋成形典型失效仿真研究 | 第37-45页 |
3.3.1 多道次普旋加工裂纹失效 | 第37-40页 |
3.3.2 多道次普旋毛坯凸缘失稳 | 第40-43页 |
3.3.3 多道次普旋坯料过度减薄 | 第43-45页 |
3.4 多道次普旋关键道次成形极限仿真及实验研究 | 第45-51页 |
3.4.1 基于过度减薄的关键道次成形极限 | 第46-49页 |
3.4.2 基于凸缘失稳的关键道次成形极限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基于成形质量分析的多道次普旋加工量区间研究 | 第53-66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多道次普旋稳定成形质量指标 | 第53-58页 |
4.2.1 多道次普旋等效应力、应变状态及分布 | 第53-56页 |
4.2.2 多道次普旋坯料变形体壁厚变化趋势 | 第56-57页 |
4.2.3 多道次普旋成形件贴模度(形状精度) | 第57-58页 |
4.3 多道次普旋道次加工量-成形质量研究 | 第58-64页 |
4.3.1 道次加工量-成形质量实验及仿真综合方案设计 | 第58-59页 |
4.3.2 道次加工量-成形质量影响实验及仿真综合研究 | 第59-64页 |
4.4 多道次普旋适宜加工量区间确定 | 第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基于灰色关联方法的多道次普旋加工量分配多目标优化 | 第66-77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道次加工量分配优化流程设计 | 第66-70页 |
5.2.1 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在普旋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 第66-68页 |
5.2.2 多道次普旋加工量分配灰色关联优化分析流程 | 第68-70页 |
5.3 多道次普旋道次加工量分配灰色关联优化 | 第70-73页 |
5.3.1 道次加工量分配多目标优化试验因素确定 | 第70-71页 |
5.3.2 道次加工量分配多目标优化试验设计 | 第71-72页 |
5.3.3 道次加工量分配多目标优化方差分析 | 第72-73页 |
5.4 多道次普旋加工量分配多目标优化结果实验验证 | 第73-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