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热分析和虚拟布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虚拟布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热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元器件布局的原则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电气设备热分析基本理论 | 第16-23页 |
2.1 热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16-17页 |
2.2 热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7-18页 |
2.2.1 热传导 | 第17页 |
2.2.2 热对流 | 第17页 |
2.2.3 热辐射 | 第17-18页 |
2.2.4 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 | 第18页 |
2.3 热分析软件的选择 | 第18-19页 |
2.3.1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 | 第19页 |
2.3.2 本文软件的选择 | 第19页 |
2.4 Flow Simulation软件热分析有效性的验证 | 第19-22页 |
2.4.1 长杆传导对流的温度分布解析求解 | 第20-21页 |
2.4.2 数值求解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高频辅助电源热分析的关键技术 | 第23-37页 |
3.1 高频辅助电源简介 | 第23-24页 |
3.2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热分析模型建立 | 第24-29页 |
3.2.1 IGBT模块热损耗数学模型建立 | 第24-27页 |
3.2.2 IGBT模块热分析三维模型建立 | 第27-29页 |
3.3 电磁元件热分析模型建立 | 第29-33页 |
3.3.1 电磁元件热损耗数学模型建立 | 第29-32页 |
3.3.2 电磁元件热分析三维模型建立 | 第32-33页 |
3.4 DC/DC变换器热分析模型建立 | 第33-35页 |
3.4.1 超前臂和滞后臂IGBT模块热损耗数学模型建立 | 第33-35页 |
3.4.2 整流二极管热损耗数学模型建立 | 第35页 |
3.5 高速开关和防反二极管热分析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高频辅助电源虚拟布线 | 第37-42页 |
4.1 SolidWorks Routing软件简介 | 第37-38页 |
4.2 建立三维虚拟布线图 | 第38-40页 |
4.3 元器件布局改进 | 第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高频辅助电源温度场求解 | 第42-73页 |
5.1 功率器件热损耗计算 | 第42-57页 |
5.1.1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IGBT模块热损耗计算 | 第43-44页 |
5.1.2 电磁元件热损耗计算 | 第44-50页 |
5.1.3 DC/DC变换器热损耗计算 | 第50-55页 |
5.1.4 高速开关和防反二极管热损耗计算 | 第55-57页 |
5.2 建立热分析三维模型 | 第57-61页 |
5.2.1 箱体热分析三维模型建立 | 第57-58页 |
5.2.2 电磁元件热分析三维模型建立 | 第58-59页 |
5.2.3 散热器模块热分析三维模型建立 | 第59-61页 |
5.3 创建分析项目并设置基本参数 | 第61-63页 |
5.3.1 Flow Simulation项目向导相关配置介绍 | 第61-62页 |
5.3.2 向导选项卡的项目及设置 | 第62-63页 |
5.4 功率器件固有参数设置 | 第63-64页 |
5.5 边界和工程目标设置 | 第64-67页 |
5.5.1 设置风扇 | 第64-65页 |
5.5.2 设置出入口边界条件 | 第65页 |
5.5.3 设置壁面条件 | 第65-66页 |
5.5.4 设置工程目标 | 第66-67页 |
5.6 网格设定 | 第67-68页 |
5.7 通风散热效果评判惯例 | 第68-70页 |
5.8 计算结果处理 | 第70-72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总结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