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1 杂种优势的利用与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11-12页 |
1.1.1 杂种优势利用 | 第11页 |
1.1.2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11-12页 |
1.2 温敏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 | 第12页 |
1.3 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 | 第12-14页 |
1.3.1 花粉及花药的发育 | 第12页 |
1.3.2 细胞质雄性不育花粉粒的败育特征 | 第12-13页 |
1.3.3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物质代谢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 蛋白组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4页 |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K型温敏雄性不育系KTM3315A败育的表型特征与花粉的发育研究 | 第16-2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2.2.1 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 | 第16页 |
2.2.2 材料的准备 | 第16-17页 |
2.2.3 植株和花药表型的观察 | 第17页 |
2.2.4 花药及花粉粒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1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17-20页 |
2.3.1 植株的表型观察 | 第17-18页 |
2.3.2 花药的表型特征观察 | 第18-19页 |
2.3.3 花药及花粉粒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19-20页 |
2.4 讨论 | 第20-21页 |
2.4.1 KTM3315A发生败育的形态学特征 | 第20-21页 |
第三章 KTM3315A蛋白组的测序分析 | 第21-3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3.2.1 样品制备、蛋白质的提取 | 第21-22页 |
3.2.2 iTRAQ标记和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3.2.3 测序质量的评估 | 第23页 |
3.2.4 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聚类分析 | 第2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3.3.1 蛋白测序质量的评估及获得花药蛋白质组的基本信息 | 第23-25页 |
3.3.2 差异蛋白表达量分析 | 第25-26页 |
3.3.3 差异蛋白的富集功能分类 | 第26-28页 |
3.3.4 差异富集蛋白的趋势分析 | 第28-29页 |
3.4 讨论 | 第29-34页 |
3.4.1 淀粉和蔗糖代谢在育性转变过程中的差异富集蛋白分析 | 第29-31页 |
3.4.2 KTM3315A小麦中能量代谢在花粉发育过程的变化 | 第31-32页 |
3.4.3 蛋白质合成与降解相关的差异富集蛋白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荧光定量PCR鉴定及花药中可溶性糖的变化 | 第34-3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4.2.2 方法步骤 | 第34-3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7-38页 |
4.3.1 育性转换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qRT-PCR实验结果 | 第37页 |
4.3.2 可溶性糖的测定 | 第37-38页 |
4.4 讨论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