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导论 | 第10-21页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1-20页 |
1.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1-16页 |
2.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6-2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0页 |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1页 |
一、反收购条款在我国的现状及问题 | 第21-27页 |
(一)投服中心诉海利生物公司章程违法案 | 第21-22页 |
(二)“宝万之争”后反收购条款的现状及问题 | 第22-27页 |
1.“宝万之争”事件回顾 | 第22-23页 |
2.典型反收购条款的现状及问题 | 第23-27页 |
二、反收购条款的类型及违法性分析 | 第27-34页 |
(一)恶意收购界定条款 | 第27-28页 |
(二)股东提名、召集、表决权限制条款 | 第28-29页 |
(三)股东信息披露义务条款 | 第29-30页 |
(四)绝对多数条款 | 第30-31页 |
(五)董事选任限制条款 | 第31-33页 |
(六)“金色降落伞计划”条款 | 第33-34页 |
三、反收购条款规制的理论基础 | 第34-42页 |
(一)我国反收购条款规制的理论基础 | 第34-38页 |
1.反收购条款的价值分析 | 第34-36页 |
2.反收购条款的合法性原则 | 第36-38页 |
(二)域外反收购条款规制的理论基础 | 第38-42页 |
1.以美国为代表的董事会中心主义 | 第38-40页 |
2.以英国为代表的股东大会中心主义 | 第40-41页 |
3.域外反收购条款规制理论基础的评议及借鉴 | 第41-42页 |
四、我国反收购条款的法律规制路径 | 第42-53页 |
(一)构建反收购条款的制度体系 | 第42-47页 |
1.明确股东大会决策机制 | 第42-43页 |
2.制定反收购条款示范清单 | 第43-44页 |
3.构建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 | 第44-45页 |
4.完善董事的信义义务 | 第45-47页 |
(二)完善反收购条款程序法体系 | 第47-49页 |
1.明确反收购条款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 第47-49页 |
2.完善反收购条款纠纷仲裁、调解机制体系 | 第49页 |
(三)完善证监会、交易所、投服中心的投资者保护体系 | 第49-53页 |
1.加强证监会的监管 | 第49-50页 |
2.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 | 第50-51页 |
3.完善投服中心持股行权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