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临床资料 | 第12-14页 |
1 研究对象来源与分组 | 第12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3 纳入标准 | 第13页 |
4 排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 治疗方法 | 第14-15页 |
1.1 术式 | 第14页 |
1.2 基本预防措施(A、B、C三组基本预防措施相同) | 第14页 |
1.3 药物预防措施 | 第14-15页 |
2 观察指标 | 第15-16页 |
2.1 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 | 第15页 |
2.2 肿胀的判定与评估 | 第15页 |
2.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度评分(采用Wells表评估) | 第15-16页 |
2.4 实验室检查 | 第16页 |
2.5 安全性检测 | 第16页 |
2.6 多普勒超声 | 第16页 |
2.7 比较三组患者DVT发生率 | 第16页 |
3 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7-34页 |
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7-21页 |
2 治疗前、后指标分析 | 第21-3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4-49页 |
1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DVT的认识 | 第34-39页 |
1.1 现代医学对DVT危险因素的认识 | 第34-35页 |
1.2 发病机制 | 第35-37页 |
1.3 临床表现及诊断 | 第37-38页 |
1.4 传统医学对DVT的认识 | 第38-39页 |
2 DVT的防治现状 | 第39-42页 |
2.1 西医预防 | 第39-41页 |
2.2 中医预防 | 第41-42页 |
3 选用加味桃红四物汤的依据 | 第42-43页 |
3.1 方义分析 | 第42页 |
3.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42-43页 |
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4.1 D-2、FIB、血流变学等实验室检查的意义 | 第43-46页 |
4.2 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疗效观察小结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1: 受试知情同意书 | 第54-56页 |
附录2: 临床观察表 | 第56-58页 |
附录3: Wells评分标准 | 第58-59页 |
附录4: 中英文对照表 | 第59-60页 |
附录5: 参考图片 | 第60-65页 |
文献综述 | 第65-71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