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动压气浮透平膨胀机气动设计与匹配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动压气浮透平膨胀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 动压气浮透平膨胀机关键技术进展 | 第16-21页 |
1.3.1 动压箔片轴承 | 第16-17页 |
1.3.2 离心压气机设计与仿真 | 第17-18页 |
1.3.3 向心涡轮设计与仿真 | 第18-19页 |
1.3.4 微型超音速喷管设计 | 第19-20页 |
1.3.5 透平膨胀机匹配研究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气动设计与数值模拟理论 | 第23-37页 |
2.1 向心透平概述 | 第23-26页 |
2.1.1 向心透平工作过程 | 第23-24页 |
2.1.2 向心透平的工作特性 | 第24-25页 |
2.1.3 向心透平设计体系 | 第25-26页 |
2.2 离心压气机概述 | 第26-29页 |
2.2.1 离心压气机工作过程 | 第26页 |
2.2.2 离心压气机工作特性 | 第26-27页 |
2.2.3 三元流动设计理论 | 第27-29页 |
2.3 数值模拟理论 | 第29-34页 |
2.3.1 CFD简介 | 第29-30页 |
2.3.2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0-31页 |
2.3.3 湍流模型 | 第31-32页 |
2.3.4 计算网格 | 第32-34页 |
2.3.5 边界条件和收敛判据 | 第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向心透平与离心压气机设计 | 第37-51页 |
3.1 向心透平设计 | 第37-43页 |
3.1.1 向心透平初始设计要求 | 第37页 |
3.1.2 向心涡轮一维设计主要参数选取 | 第37-39页 |
3.1.3 向心透平一维热力计算结果 | 第39-42页 |
3.1.4 向心透平三维造型 | 第42-43页 |
3.2 离心压气机匹配设计 | 第43-46页 |
3.2.1 离心压气机设计参数选择 | 第43页 |
3.2.2 离心压气机一维设计主要参数选取 | 第43-44页 |
3.2.3 离心压气机一维热力计算结果 | 第44-45页 |
3.2.4 离心压气机三维造型 | 第45-46页 |
3.3 轴承选型及承载力计算 | 第46-49页 |
3.3.1 轴承主要参数及其脱离转速 | 第46-48页 |
3.3.2 承载力计算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跨音速喷管设计及性能研究 | 第51-59页 |
4.1 拉法尔喷管工作过程 | 第51-53页 |
4.1.1 拉伐尔喷管等熵流动过程 | 第51-52页 |
4.1.2 拉伐尔喷管内的流动状态 | 第52-53页 |
4.2 喷嘴出口叶片角的选择 | 第53-55页 |
4.3 跨音速喷管设计 | 第55-58页 |
4.3.1 跨音速喷管模型 | 第55页 |
4.3.2 跨音速喷管计算 | 第55-56页 |
4.3.3 喷管喉部圆柱段长度对跨音速喷管的影响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透平膨胀机内流场分析与匹配 | 第59-77页 |
5.1 涡轮整机流场分析 | 第59-68页 |
5.1.1 蜗壳和喷嘴内流动分析 | 第59-63页 |
5.1.2 工作轮内部流动分析 | 第63-66页 |
5.1.3 向心涡轮叶轮与整机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 第66-67页 |
5.1.4 叶轮特性曲线 | 第67-68页 |
5.2 压气机叶轮内部流场分析 | 第68-73页 |
5.2.1 压气机子午流道分析 | 第68-69页 |
5.2.2 压气机B2B面流场分析 | 第69-71页 |
5.2.3 叶轮特性曲线 | 第71-73页 |
5.3 透平膨胀机匹配 | 第73-75页 |
5.3.1 设计点匹配 | 第73页 |
5.3.2 变工况匹配 | 第73-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页 |
6.2 课题研究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7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