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白甲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分析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中文文摘第6-11页
绪论第11-21页
    1.1 白甲鱼简介第11页
    1.2 鱼类肠道菌群的特点第11-12页
    1.3 鱼类肠道菌群的作用第12-13页
        1.3.1 营养作用第12页
        1.3.2 免疫作用第12-13页
        1.3.3 抗病作用第13页
    1.4 水产动物益生菌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4.1 益生菌的定义第13页
        1.4.2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益生菌第13-14页
        1.4.3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第14页
        1.4.4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第14-15页
        1.4.5 益生菌的筛选第15-16页
    1.5 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方法第16-18页
        1.5.1 基于传统分离培养技术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第16页
        1.5.2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第16-18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21页
第一章 白甲鱼肠道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第21-31页
    第一节 前言第21页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第21-25页
        2.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5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25-29页
        3.1 白甲鱼肠道微生物的分离第25-26页
        3.2 单克隆菌株的纯化第26页
        3.3 单克隆菌株16S rRNA测序分析第26-27页
        3.4 白甲鱼肠道微生物系统进化树分析第27-29页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第29-31页
第二章 白甲鱼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V3-V4高变区测序第31-47页
    第一节 前言第31页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第31-33页
        2.1 实验材料第31-32页
        2.2 实验方法第32-33页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第33-46页
        3.1 白甲鱼肠道细菌总DNA的提取第33-34页
        3.2 白甲鱼肠道微生物16S rRNA V3-V4高变区测序概述第34-38页
        3.3 白甲鱼肠道菌群多样性第38-46页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第46-47页
第三章 菌株M2和M5的特性研究及对白甲鱼的生长、免疫的影响第47-57页
    第一节 前言第47页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第47-49页
        2.1 实验材料第47页
        2.2 实验方法第47-49页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第49-54页
        3.1 菌株M2和M5的特性第49-53页
        3.2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第53-54页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第54-57页
第四章 结论第57-61页
    1. 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分析白甲鱼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第57页
    2. 白甲鱼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V3-V4高变区测序第57-58页
    3. 菌株M2和M5的特性研究及对白甲鱼的生长、免疫的影响第58-61页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1-73页
致谢第73-75页
个人简历第75-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NSS在同震电离层扰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平面Cosserat弹性体有限元法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