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13页 |
1.2 AEB系统的国外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1.3 AEB系统的国内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2 四轮驱动电动汽车AEB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21页 |
2.1 系统的组成 | 第16-17页 |
2.2 系统各模块的功能 | 第17-20页 |
2.3 实现总体方案所需的关键技术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AEB系统安全距离模型的建立 | 第21-34页 |
3.1 紧急制动系统对安全距离模型的要求 | 第21页 |
3.2 汽车制动过程分析 | 第21-26页 |
3.2.1 路面附着系数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3.2.2 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特性分析 | 第22-25页 |
3.2.3 汽车的制动过程与制动距离分析 | 第25-26页 |
3.3 安全距离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26-33页 |
3.3.1 雷达传感器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3.3.2 侧向安全距离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3.3.3 纵向安全距离模型的建立 | 第28-31页 |
3.3.4 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AEB控制策略的开发及制动力的分配 | 第34-48页 |
4.1 AEB系统控制策略的开发 | 第34-36页 |
4.2 电动汽车制动力的分配 | 第36-46页 |
4.2.1 前后轴制动力的分配 | 第36-39页 |
4.2.2 摩擦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的分配 | 第39-42页 |
4.2.3 摩擦制动器制动压力的计算 | 第42-44页 |
4.2.4 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 | 第44-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电动汽车AEB系统仿真实验分析 | 第48-61页 |
5.1 Car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实验仿真环境建立 | 第48-52页 |
5.1.1 CarSim软件的介绍 | 第48-50页 |
5.1.2 CarSim软件中雷达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5.1.3 CarSim软件和Simulink软件之间接口的建立 | 第50-52页 |
5.1.4 联合仿真中的电动汽车AEB系统模型图 | 第52页 |
5.2 不同工况下电动汽车AEB系统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2-58页 |
5.2.1 前车静止工况 | 第53-54页 |
5.2.2 前车低速行驶工况 | 第54-56页 |
5.2.3 前车减速行驶工况 | 第56-58页 |
5.3 制动力分配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