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2页 |
1.1 核能与磁约束核聚变 | 第12-14页 |
1.2 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 第14-16页 |
1.3 ITER与CFETR | 第16-20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20-22页 |
第2章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22-40页 |
2.1 电子密度和greenwald密度极限定标率 | 第22-24页 |
2.2 电子密度测量方法 | 第24-27页 |
2.3 电流密度分布在托卡马克研究中的意义 | 第27-28页 |
2.4 托卡马克中电流密度分布测量 | 第28-30页 |
2.5 法拉第旋转信息辅助等离子体平衡重建 | 第30-32页 |
2.6 托卡马克装置上常用的外部辅助加热和电流驱动手段 | 第32-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3章 电子密度反演方法升级与优化 | 第40-64页 |
3.1 等离子体中电磁波的传播 | 第40-41页 |
3.2 干涉仪原理 | 第41-47页 |
3.3 电子密度剖面反演基础 | 第47-50页 |
3.4 电子密度反演方法的升级与优化 | 第50-57页 |
3.4.1 诊断系统的升级 | 第50-51页 |
3.4.2 利用POINT数据加强边界区域的约束 | 第51-54页 |
3.4.3 数据输入和计算方法的优化 | 第54-57页 |
3.5 密度分布反演方法的应用 | 第57-62页 |
3.5.1 弹丸消融过程中电子密度的演化 | 第57-59页 |
3.5.2 ITB形成和崩塌过程中电子密度的演化 | 第59-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EAST电流密度分布反演计算 | 第64-94页 |
4.1 EFIT平衡计算代码 | 第64-75页 |
4.1.1 Grad-Shafranov平衡方程 | 第64-68页 |
4.1.2 磁面计算 | 第68-73页 |
4.1.3 电流密度分布计算 | 第73-74页 |
4.1.4 电磁测量计算电流密度分布 | 第74-75页 |
4.2 偏振仪测量法拉第旋转角 | 第75-81页 |
4.2.1 偏振仪原理 | 第75-76页 |
4.2.2 偏振仪诊断方法 | 第76-81页 |
4.3 利用法拉第旋转加强电流剖面约束 | 第81-84页 |
4.4 实验数据分析 | 第84-88页 |
4.5 与物理现象对比 | 第88-92页 |
4.6 讨论 | 第9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5章 EAST装置上高归一化比压实验研究 | 第94-104页 |
5.1 ITER装置运行模式 | 第94页 |
5.2 EAST装置实验条件 | 第94-95页 |
5.3 EAST高归一化比压实验 | 第95-97页 |
5.4 高归一化比压实验数据分析 | 第97-101页 |
5.5 讨论 | 第101-10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