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兰州市城区单点气溶胶细粒子(PM 2.5)中有机污染物分析与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综述第8-18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可吸入颗粒物和细粒子第9-10页
    1.3 国外研究进展第10-13页
    1.4 我国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5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5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5页
        1.5.2 技术路线第15页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第15-18页
2. 仪器分析方法的确立第18-25页
    2.1 有机物测试方法第18页
    2.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第18-19页
        2.2.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工作原理第18-19页
        2.2.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组成第19页
    2.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优点第19-20页
    2.4 仪器条件的选择和性能指标第20-24页
        2.4.1 GC-MS分析条件的选择第20页
        2.4.2 毛细柱的选择第20-21页
        2.4.3 GC-MS数据的采集第21-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大气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第25-33页
    3.1 样品的采集与仪器试剂第25-27页
        3.1.1 样品的采集地点第25-26页
        3.1.2 仪器和试剂第26-27页
    3.2 采样步骤第27-28页
        3.2.1 采样期间的注意事项第28页
        3.2.2 实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第2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8-31页
        3.3.1 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第28-29页
        3.3.2 夏季PM2.5的污染状况第29页
        3.3.3 秋季PM2.5的污染状况第29页
        3.3.4 冬季PM2.5的污染状况第29-31页
        3.3.5 冬季PM10的污染状况第31页
        3.3.6 PM2.5占PM10的比例变化第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4. 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成分分析第33-57页
    4.1 实验部分第33-34页
        4.1.1 仪器与试剂第33页
        4.1.2 实验过程第33-34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34-53页
        4.2.1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34-36页
        4.2.2 大气样品的测定第36-53页
    4.3 同类型研究结果的比较第53-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5. 结论展望与创新点第57-60页
    5.1 结论第57-58页
    5.2 展望第58页
    5.3 创新点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经济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动态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