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材料组合物中手性掺杂剂的合成及其光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1.1 液晶材料 | 第12-18页 |
1.1.1 液晶的概念 | 第12-15页 |
1.1.2 液晶的分类 | 第15-16页 |
1.1.3 手性液晶 | 第16-18页 |
1.2 手性掺杂剂 | 第18-28页 |
1.2.1 TN、STN、TFT用手性掺杂剂 | 第19-21页 |
1.2.2 胆甾相液晶用手性掺杂剂 | 第21-22页 |
1.2.3 铁电液晶用手性掺杂剂 | 第22-24页 |
1.2.4 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手性掺杂剂 | 第24-28页 |
1.3 本论文的特色和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2.1 目标分子设计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30-31页 |
2.2.3 表征方法和仪器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3-58页 |
3.1 掺杂剂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3-43页 |
3.1.1 C1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3-35页 |
3.1.2 C2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5-37页 |
3.1.3 C3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39页 |
3.1.4 C4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9-41页 |
3.1.5 C5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1-43页 |
3.2 掺杂剂的手性表征 | 第43-48页 |
3.2.1 旋光性表征 | 第43-46页 |
3.2.2 圆二色性表征 | 第46-48页 |
3.3 掺杂剂的紫外吸收光谱性能 | 第48-50页 |
3.4 掺杂剂对液晶偏光织构的影响 | 第50-58页 |
3.4.1 掺杂剂浓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2 液晶织构形态变化 | 第52-5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图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