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暗挖隧道管棚作用机理及施工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2 超前预支护、预加固方法概述 | 第8-10页 |
1.2.1 超前锚杆 | 第8-9页 |
1.2.2 超前小导管注浆 | 第9页 |
1.2.3 管棚法 | 第9页 |
1.2.4 水平旋喷注浆法 | 第9-10页 |
1.2.5 机械预切槽法 | 第10页 |
1.2.6 冻结法 | 第10页 |
1.3 管棚预支护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作用机理分析 | 第16-29页 |
2.1 地下工程开挖力学行为概述 | 第16-17页 |
2.2 破坏模式分析 | 第17-21页 |
2.3 管棚的作用机理 | 第21-22页 |
2.4 地层注浆机理 | 第22-24页 |
2.4.1 注浆扩散机理 | 第22-23页 |
2.4.2 注浆作用机理 | 第23-24页 |
2.5 注浆材料 | 第24-27页 |
2.5.1 注浆材料性能指标 | 第26页 |
2.5.2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凝胶机理 | 第26-27页 |
2.6 注浆效果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掌子面稳定的数值分析 | 第29-56页 |
3.1 分析目的 | 第29页 |
3.2 工程简介 | 第29-30页 |
3.3 计算说明 | 第30-36页 |
3.3.1 有限差分法 | 第30-31页 |
3.3.2 Mohr-Coulomb 模型 | 第31-32页 |
3.3.3 Pile(桩)单元 | 第32-35页 |
3.3.4 Liner(衬砌)单元 | 第35-36页 |
3.4 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3.4.1 计算模型 | 第36-37页 |
3.4.2 计算参数 | 第37页 |
3.4.3 计算工况 | 第37-38页 |
3.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8-55页 |
3.5.1 有无管棚的影响 | 第39-43页 |
3.5.2 泊松比的影响 | 第43-47页 |
3.5.3 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47-50页 |
3.5.4 加固长度的影响 | 第50-55页 |
3.6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三维施工过程数值分析 | 第56-70页 |
4.1 计算说明 | 第56-58页 |
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8-69页 |
4.2.1 地表沉降形态特点分析 | 第58-59页 |
4.2.2 围岩塑性区分析 | 第59-61页 |
4.2.3 管棚及初期支护受力分析 | 第61-66页 |
4.2.4 位移分析 | 第66-69页 |
4.3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