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对策--以河北唐山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理论 | 第13-18页 |
(一) 农用地土壤污染的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1.土壤污染 | 第13-14页 |
2.农用地土壤污染 | 第14-15页 |
(二) 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中法的价值和作用 | 第15-18页 |
1.从法的价值看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防治 | 第15-16页 |
2.从法的作用看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防治 | 第16-18页 |
二、河北唐山农用地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 第18-25页 |
(一) 河北唐山农用地土壤污染的概述 | 第18-20页 |
1.农用地土壤的地震污染 | 第18-19页 |
2.农用地土壤的震后重建污染 | 第19页 |
3.农用地土壤的其他污染 | 第19-20页 |
(二) 河北唐山农用地土壤污染的原因分析 | 第20-23页 |
1.地质原因 | 第20-21页 |
2.法律原因 | 第21页 |
3.意识原因 | 第21-23页 |
4.资金原因 | 第23页 |
(三) 河北唐山农用地土壤污染的特征 | 第23-25页 |
1.污染具有地质性 | 第23页 |
2.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 第23-24页 |
3.污染具有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 第24页 |
4.污染具有地区差异性 | 第24-25页 |
三、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32页 |
(一) 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 | 第25-28页 |
1.从总体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规定 | 第25页 |
2.从农业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规定 | 第25-27页 |
3.从防治"三废"污染方面做出的规定 | 第27-28页 |
4.从自然区域、人文遗迹保护方面做出的规定 | 第28页 |
(二) 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1.立法指导思想略显陈旧 | 第28-29页 |
2.法律规定相对较分散 | 第29页 |
3.法律规定缺乏针对性 | 第29-30页 |
4.法律措施的缺失 | 第30-32页 |
四、国外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措施及启示 | 第32-40页 |
(一) 国外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措施 | 第32-37页 |
1.WTO体制下的"绿箱政策" | 第32-33页 |
2.部分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基金法律措施 | 第33-34页 |
3.部分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监测法律措施 | 第34-35页 |
4.部分国家地震预警法律措施 | 第35-36页 |
5.部分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措施 | 第36-37页 |
(二) 国外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措施的启示 | 第37-40页 |
1.实施绿色农业补贴法律措施 | 第37-38页 |
2.建立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基金法律措施 | 第38页 |
3.发展农用地土壤污染动态监测法律措施 | 第38页 |
4.设立地震预警法律措施 | 第38页 |
5.完善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措施 | 第38-40页 |
五、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 | 第40-50页 |
(一) 实施绿色农业补贴法律措施 | 第40-42页 |
1.绿色农业补贴的基本原则 | 第41页 |
2.绿色农业补贴的发放条件 | 第41-42页 |
3.绿色农业补贴的实施机关 | 第42页 |
4.绿色农业补贴的内容 | 第42页 |
(二) 建立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基金法律措施 | 第42-44页 |
1.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基金的用途 | 第43页 |
2.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基金的来源 | 第43-44页 |
3.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基金的管理 | 第44页 |
(三) 发展农用地土壤污染动态监测法律措施 | 第44-46页 |
1.动态监测范围 | 第44-45页 |
2.动态监测目的 | 第45页 |
3.动态监测部门 | 第45页 |
4.动态监测内容 | 第45-46页 |
(四) 设立地震预警法律措施 | 第46-48页 |
1.地震预警的基本前提 | 第46页 |
2.地震预警的基本组织 | 第46-47页 |
3.地震预警的具体运行 | 第47-48页 |
(五) 完善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措施 | 第48-50页 |
1.提高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公众参与的意识 | 第48-49页 |
2.提高环境信息公开化,保障公众权利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