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

论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和谐语境下的旧题新作第13-17页
第1章 被害人权利的历史变迁—以复仇为主线的展开第17-41页
    1.1 初民社会的被害人权利第17-21页
        1.1.1 初民社会被害人的产生第17-19页
        1.1.2 初民社会被害人权利及其特征第19-21页
        1.1.3 血钱在初民社会何以可能第21页
    1.2 酷刑时代的被害人权利第21-26页
        1.2.1 复仇视角下的酷刑制度第22-23页
        1.2.2 酷刑与被害人权利的实现机制第23-25页
        1.2.3 酷刑时代被害人权利制度外实现第25-26页
    1.3 刑罚人道主义时代的被害人权利第26-31页
        1.3.1 刑罚人道主义与被害人失权第27-28页
        1.3.2 贝卡里亚刑罚观下的被害人第28-29页
        1.3.3 勒鲁平等学说下的被害人第29-31页
    1.4 被害人在现代社会的回归第31-40页
        1.4.1 被害人回归的社会基础第31-32页
        1.4.2 被害人回归的理论基础第32-37页
        1.4.3 被害人回归的表现第37-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2章 被害人权利利益说第41-71页
    2.1 被害人利益概说第42-48页
        2.1.1 被害人利益的历史渐进性第42-43页
        2.1.2 被害人利益的法律规定性第43-46页
        2.1.3 被害人利益的自主有效性第46-48页
    2.2 利益均衡:“最不利者”的对比展开第48-56页
        2.2.1 加害人的利益分析第50-52页
        2.2.2 被害人的利益分析第52-54页
        2.2.3 对抗的方式和共益的效果第54-56页
    2.3 被害人表达权第56-68页
        2.3.1 被害人表达权释义第57-59页
        2.3.2 被害人表达权的价值第59-63页
        2.3.3 被害人表达的利益第63-68页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3章 被害人权利在程序中的展开第71-103页
    3.1 被害人视角的程序正义第71-73页
        3.1.1 程序的多方参与性第71-72页
        3.1.2 参与程序与表达权实现第72-73页
    3.2 被害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权利模型第73-77页
        3.2.1 列席模型第73-75页
        3.2.2 对席模型第75-76页
        3.2.3 听证模型第76-77页
    3.3 被害人在审前程序中的权利第77-84页
        3.3.1 被害人取保候审听证权第78-80页
        3.3.2 被害人刑事和解主张权第80-84页
    3.4 被害人在审判程序中的权利第84-98页
        3.4.1 被害人在定罪程序中的权利第84-86页
        3.4.2 被害人在量刑程序中的权利第86-98页
    3.5 被害人在执行程序中的权利第98-101页
        3.5.1 被害人参与执行程序的必要性第98-99页
        3.5.2 被害人在执行程序中的权利实现第99-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4章 被害人权利在实体上的实现第103-133页
    4.1 被害人视角的实体正义第103-108页
        4.1.1 揭去法律外衣的实体正义第103-104页
        4.1.2 实体正义的两个界分第104-105页
        4.1.3 被害人实体利益的赋值第105-106页
        4.1.4 “摸得着”的正义第106-108页
    4.2 被害人实体权利的范围第108-113页
        4.2.1 实际损失第108-110页
        4.2.2 预期损失第110-111页
        4.2.3 精神损失第111-113页
    4.3 被害人实体权利的义务主体第113-118页
        4.3.1 加害人作为义务主体第113-115页
        4.3.2 国家作为义务主体第115-117页
        4.3.3 社会作为义务主体第117-118页
    4.4 被害人实现实体权利的主要制度模型及反思第118-131页
        4.4.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第118-123页
        4.4.2 刑事和解第123-128页
        4.4.3 国家补偿第128-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代结语:通过程序实现权利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1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41-143页
后记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研究
下一篇:基于资源的创新网络与知识获取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