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框架 | 第10-12页 |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1.4.2 专家访谈法 | 第12页 |
1.4.3 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农产品物流相关理论及发展趋势 | 第13-27页 |
2.1 农产品物流的涵义及发展 | 第13-18页 |
2.1.1 农产品物流的涵义 | 第13页 |
2.1.2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 第13-14页 |
2.1.3 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2.1.4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5-18页 |
2.2 农产品物流模式相关理论及发展 | 第18-27页 |
2.2.1 物流模式类型及发展趋势 | 第18-21页 |
2.2.2 影响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的因素 | 第21-23页 |
2.2.3 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决策模型 | 第23-27页 |
第三章 湖南新合作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 | 第27-35页 |
3.1 湖南新合作公司概况 | 第27-28页 |
3.2 湖南新合作农产品物流及其模式分析 | 第28-31页 |
3.2.1 湖南新合作农产品物流状况及问题 | 第28-30页 |
3.2.2 湖南新合作产品物流模式现状及问题 | 第30-31页 |
3.3 湖南新合作农产品物流问题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3.3.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31-33页 |
3.3.2 内部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湖南新合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 | 第35-50页 |
4.1 湖南新合作农产品物流优化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4.1.1 企业内部环境发生了改变 | 第35-36页 |
4.1.2 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 | 第36-37页 |
4.2 湖南新合作农产品物流优化的目标及原则 | 第37-39页 |
4.2.1 湖南新合作农产品物流优化的目标 | 第37-38页 |
4.2.2 湖南新合作农产品物流优化原则 | 第38-39页 |
4.3 湖南新合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的决策分析 | 第39-46页 |
4.3.1 传统决策模型分析 | 第39-40页 |
4.3.2 按Ballow模型进行分析 | 第40-41页 |
4.3.3 按“战略-能力”思路的综合决策模型进行分析 | 第41-42页 |
4.3.4 按AHP测评模型分析 | 第42-46页 |
4.4 农产品物流优化模式的建立 | 第46-47页 |
4.5 选择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 第47-50页 |
4.5.1 选择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的优势 | 第47-49页 |
4.5.2 选择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的劣势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湖南新合作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的配套措施 | 第50-56页 |
5.1 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的实施 | 第50-51页 |
5.1.1 制定农产品物流规划 | 第50页 |
5.1.2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 | 第50页 |
5.1.3 创建农产品物流品牌 | 第50-51页 |
5.1.4 加大对先进物流设备和技术的投入 | 第51页 |
5.2 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实施的的保障措施 | 第51-56页 |
5.2.1 增强现代物流意识 | 第51-52页 |
5.2.2 优化整合资源 | 第52页 |
5.2.3 加强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 | 第52-53页 |
5.2.4 完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 第53-54页 |
5.2.5 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结论 | 第56页 |
6.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