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及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 第16-19页 |
2.1.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1.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类 | 第16-18页 |
2.1.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特点 | 第18-19页 |
2.2 个人理财业务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9-20页 |
2.2.2 资产组合理论 | 第20页 |
2.2.3 市场细分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1-35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 第21-28页 |
3.1.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3.1.2 个人理财市场需求分析 | 第22-24页 |
3.1.3 个人理财市场供给分析 | 第24-27页 |
3.1.4 小结 | 第27-28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3.2.1 理财产品质量不高 | 第28-29页 |
3.2.2 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第29-30页 |
3.2.3 交易双方均忽视风险,理财思路倒置 | 第30-31页 |
3.2.4 缺少高素质理财人才 | 第31页 |
3.2.5 缺乏较权威的产品认证评级标准 | 第31-32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3页 |
3.3.1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体制的限制 | 第32页 |
3.3.2 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市场无序竞争 | 第32页 |
3.3.3 银行受利益驱动,片面追求短期业绩 | 第32-33页 |
3.3.4 缺少创新氛围 | 第33页 |
3.3.5 居民理财意识淡薄,缺乏理财知识 | 第33页 |
3.4 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境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及启示 | 第35-41页 |
4.1 境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 第35-36页 |
4.2 境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 第36-39页 |
4.2.1 美国 | 第36-37页 |
4.2.2 瑞士 | 第37-38页 |
4.2.3 日本 | 第38-39页 |
4.2.4 香港 | 第39页 |
4.3 境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启示 | 第39-41页 |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1-47页 |
5.1 改善理财外部环境 | 第41-43页 |
5.1.1 加快推进混业经营混业监管格局的建立 | 第41页 |
5.1.2 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1-42页 |
5.1.3 引导金融行业建立理财产品评级标准和个人信用体系框架 | 第42-43页 |
5.1.4 普及理财知识,提高居民理财意识 | 第43页 |
5.2 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管理运作能力 | 第43-46页 |
5.2.1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第43-44页 |
5.2.2 拓展业务渠道,改变单一“兜售产品”现状 | 第44-45页 |
5.2.3 提高理财产品质量 | 第45页 |
5.2.4 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营销策略 | 第45页 |
5.2.5 加大理财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高素质理财团队 | 第45-46页 |
5.3 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