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精神病的责任能力与受审能力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精神病责任能力问题的历史沿革第10-19页
    第一节 起源——马克诺顿原则第10-12页
        一、马克诺顿原则的基本内容第10-11页
        二、不可抗拒之冲动原则第11-12页
    第二节 发展——模范刑法典之见第12-14页
        一、模范刑法典准则第12-13页
        二、卡兰斯原则第13页
        三、从“不追究”到“不具有”第13-14页
    第三节 完善——刑事责任能力的鉴定制度第14-19页
        一、责任能力的认定方法第14-17页
            (一) 法国的生物学方法第14-15页
            (二) 奥地利的心理学方法第15-16页
            (三) 德国的综合性方法第16-17页
        二、从责任能力到受审能力第17-19页
第二章 精神病人受审能力制度的必要性分析第19-36页
    第一节 精神病的理论研究第19-25页
        一、医学视野的精神病第19-24页
            (一) 功能性精神病第20-22页
            (二) 器质性精神病第22-23页
            (三) 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第23-24页
        二、法律角度的精神病第24-25页
            (一) 国外法律的精神病第24页
            (二) 我国法律的精神病第24-25页
    第二节 受审能力的理论探究第25-31页
        一、受审能力的涵义第25-26页
        二、受审能力的划分方法第26-27页
            (一) 三分法第26页
            (二) 二分法第26-27页
        三、受审能力的评定标准第27-31页
            (一) 医学要件第27-29页
            (二) 法学要件第29-31页
    第三节 精神疾病与受审能力第31-36页
        一、“欣克利”案的启示第31-33页
            (一) 希尔顿饭店的枪声第31页
            (二) 行刺者的诀别书第31-32页
            (三) 无罪开释引发的思考第32-33页
        二、“邱兴华”案的遗憾第33-36页
            (一) 铁瓦殿道观的惨案第33页
            (二) “杀人魔”’的上诉状第33-34页
            (三) 受审能力与制度的缺失第34-36页
第三章 精神病受审能力制度的可行性探索第36-42页
    第一节 国外精神病受审能力鉴定制度第36-38页
        一、大陆法系精神病鉴定程序第36页
        二、英美法系受审能力鉴定制度第36-38页
            (一) 英国的答辩能力认定制度第37页
            (二) 美国的受审能力鉴定制度第37-38页
    第二节 我国精神病受审能力制度的现状与解决方案第38-42页
        一、现状第39页
        二、解决方案第39-42页
            (一) 走出认识误区第39-40页
            (二) 完善理论模型第40页
            (三) 立法司法保障第40-42页
总结第42页
注释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后记第47-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定罪思维模型的理论困境及解决方法--以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为视角
下一篇:中美专利法创造性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