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1-21页 |
1.1 攻击性与攻击性认知的含义 | 第11页 |
1.2 攻击性认知的相关理论 | 第11-13页 |
1.2.1 攻击性认知的社会学习理论 | 第12页 |
1.2.2 攻击性认知的挫折‐攻击理论 | 第12-13页 |
1.2.3 脚本理论 | 第13页 |
1.3 攻击性认知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攻击性认知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攻击性认知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典籍阅读与攻击性认知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2 问题提出 | 第21-23页 |
3 典籍阅读改变攻击性认知的立论依据 | 第23-30页 |
3.1 儒、道、佛三家典籍能够改变攻击性认知的哲学依据 | 第23-26页 |
3.2 儒、道、佛三家典籍改变攻击性认知的思想举例 | 第26-30页 |
3.2.1 儒家典籍中改变攻击性认知的思想举例 | 第26-27页 |
3.2.2 道家典籍中改变攻击性认知的思想举例 | 第27-28页 |
3.2.3 佛家典籍中改变攻击性认知的思想举例 | 第28-30页 |
4 实验研究 | 第30-35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4.2 实验假设 | 第30页 |
4.3 材料选取 | 第30-32页 |
4.3.1 文字材料‐典籍内容的选取 | 第30-32页 |
4.3.2 实验图片的选取 | 第32页 |
4.3.3 被试选取 | 第32页 |
4.4 实验设计 | 第32-35页 |
5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35-42页 |
5.1 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5.1.1 典籍阅读降低大学生攻击性认知的方差分析 | 第35-36页 |
5.1.2 不同典籍对大学生攻击性认知影响的性别差异 | 第36-37页 |
5.1.3 不同典籍阅读对大学生外显和内隐攻击性认知的影响 | 第37-40页 |
5.2 讨论 | 第40-42页 |
5.2.1 典籍阅读降低大学生攻击性认知的原因分析 | 第40页 |
5.2.2 典籍阅读对大学生攻击性认知影响的性别差异原因探析 | 第40页 |
5.2.3 不同典籍对大学生外显攻击性与内隐攻击性认知的差异分析 | 第40-42页 |
6 结论 | 第42-43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读研期间研究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