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1章 医疗损害和侵权责任概述 | 第13-18页 |
1.1 医疗损害的责任的概述 | 第13-14页 |
1.1.1 医疗损害责任的含义和分类 | 第13页 |
1.1.2 医疗损害责任的性质 | 第13-14页 |
1.2 《侵权责任法》立法概述 | 第14-16页 |
1.3 医疗损害责任立法的特点 | 第16-18页 |
1.3.1 举证责任更加合理 | 第16页 |
1.3.2 加强医疗机构的告知和病历管理义务 | 第16-17页 |
1.3.3 解决医疗纠纷二元化问题 | 第17-18页 |
第2章 医疗侵权责任构成 | 第18-30页 |
2.1 过错的一般理论 | 第18-22页 |
2.1.1 医疗过错的判断标准 | 第19页 |
2.1.2 医疗故意 | 第19页 |
2.1.3 医疗过失 | 第19-22页 |
2.2 侵权行为 | 第22-23页 |
2.2.1 医疗侵权行为构成的要件 | 第22页 |
2.2.2 医疗侵权行为的分类 | 第22-23页 |
2.3 损害结果 | 第23-26页 |
2.3.1 医疗损害 | 第24页 |
2.3.2 医疗损害结果的内容 | 第24-26页 |
2.4 因果关系 | 第26-30页 |
2.4.1 因果关系的概念 | 第26-27页 |
2.4.2 因果关系的判定 | 第27-30页 |
第3章 医疗损害赔偿 | 第30-35页 |
3.1 医疗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 | 第30-31页 |
3.2 医疗损害赔偿原则 | 第31-32页 |
3.2.1 合理确定赔偿数额原则 | 第31页 |
3.2.2 过失相抵原则 | 第31页 |
3.2.3 损益相抵原则 | 第31-32页 |
3.2.4 公平责任原则 | 第32页 |
3.3 人身损害赔偿赔偿范围及标准 | 第32-35页 |
3.3.1 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范围 | 第32-33页 |
3.3.2 医疗损害赔偿的标准 | 第33-35页 |
第4章 医疗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 | 第35-41页 |
4.1 法定的免责事由 | 第35-39页 |
4.1.1 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 | 第35-36页 |
4.1.2 尽到紧急情况下抢救的合理诊疗义务 | 第36-37页 |
4.1.3 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 第37-39页 |
4.2 依照原则性规定的免责事由 | 第39页 |
4.2.1 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 | 第39页 |
4.2.2 医疗意外 | 第39页 |
4.3 医疗机构免责举证 | 第39-41页 |
第5章 医疗损害责任鉴定机制的完善 | 第41-47页 |
5.1 实现鉴定机构设置中立化 | 第41-43页 |
5.1.1 取消鉴定双轨制 | 第41-42页 |
5.1.2 设置中立化 | 第42-43页 |
5.2 完善损害技术鉴定专家遴选制度 | 第43-45页 |
5.2.1 明确规定鉴定专家的遴选条件 | 第43-44页 |
5.2.2 规范遴选医疗损害技术鉴定专家的程序 | 第44-45页 |
5.3 改革鉴定实施的程序 | 第45-47页 |
5.3.1 确保医患双方在鉴定前的信息交流 | 第45页 |
5.3.2 鉴定学科专业组的确定 | 第45-46页 |
5.3.3 鉴定听证会让医患双方充分辩论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