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1 总体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2 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 | 第16-24页 |
2.1 注册会计师人才需求特点 | 第16-17页 |
2.2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要求 | 第17-21页 |
2.2.1 信息化发展给执业环境带来的新变化 | 第17-18页 |
2.2.2 业务拓展给执业环境带来的新变化 | 第18-20页 |
2.2.3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 | 第20-21页 |
2.3 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体系 | 第21-24页 |
2.3.1 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发展目标 | 第21-22页 |
2.3.2 优化行业人才培养体系 | 第22-24页 |
3 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培养模式及现状分析 | 第24-31页 |
3.1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含义 | 第24-25页 |
3.2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建设情况 | 第25-26页 |
3.3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3.3.1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目标要素 | 第26-28页 |
3.3.2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内容要素 | 第28-29页 |
3.3.3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方法要素 | 第29-31页 |
4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 | 第31-35页 |
4.1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内容要素的改进建议 | 第31-33页 |
4.1.1 核心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 | 第32页 |
4.1.2 实习平台搭建 | 第32-33页 |
4.2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方法要素的改进建议 | 第33-35页 |
4.2.1 授课教师师资 | 第33-34页 |
4.2.2 教学资源使用 | 第34-35页 |
5 案例分析——X 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培养模式分析 | 第35-59页 |
5.1 X 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现状 | 第35-37页 |
5.1.1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目标要素 | 第35页 |
5.1.2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内容要素 | 第35-36页 |
5.1.3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方法要素 | 第36-37页 |
5.2 对在读学生的调查 | 第37-47页 |
5.2.1 在读学生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的评价 | 第37-45页 |
5.2.2 基于在读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调查 | 第45-47页 |
5.3 对毕业学生的调查 | 第47-57页 |
5.3.1 毕业学生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的评价 | 第47-55页 |
5.3.2 基于毕业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调查 | 第55-57页 |
5.4 完善 X 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建议 | 第57-59页 |
5.4.1 学生对 X 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的评价总结 | 第57-58页 |
5.4.2 完善 X 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建议 | 第58-59页 |
6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详细摘要 | 第66-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