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当代中国公民环境意识的培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外有关的研究状况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3-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创新点第13-14页
    1.4 本文的框架第14-15页
2 环境意识培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5-21页
    2.1 环境与环境意识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2.2 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关系理论第16-17页
    2.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环境意识的基本理论第17-21页
        2.3.1 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与统一第17-18页
        2.3.2 人类要树立环境意识,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第18-21页
3 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现状与问题第21-26页
    3.1 我国公民环境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第21-24页
        3.1.1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基本国策第21-22页
        3.1.2 公民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第22页
        3.1.3 民间环保组织和民间环保人士的涌现第22-24页
    3.2 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缺失问题不容忽视第24-26页
        3.2.1 表现之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第24页
        3.2.2 表现之二:公民的环境认知水平仍比较低第24-25页
        3.2.3 表现之三:公民的环境行为自觉性不高第25-26页
4 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缺失的成因分析第26-33页
    4.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根本原因第26-27页
    4.2 公民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环境宣传教育存在缺失是关键性原因第27-28页
        4.2.1 公民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第27页
        4.2.2 环境宣传教育的不足第27-28页
    4.3 环境违法成本低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第28-29页
        4.3.1 从企业来看,环境违法成本低第28页
        4.3.2 从个人来说,环境违法成本低第28-29页
    4.4 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第29-31页
        4.4.1 环境保护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具体表现第29-30页
        4.4.2 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第30页
        4.4.3 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第30-31页
    4.5 环境文化的缺失是重要的制约性因素第31-33页
        4.5.1 环境文化第31页
        4.5.2 环境文化缺失的主要表现第31-33页
5 我国公民环境意识培育的对策与建议第33-45页
    5.1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经济基础第33-34页
        5.1.1 经济发展对环境意识有重要影响第33页
        5.1.2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第33-34页
    5.2 大力开展环境教育是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关键第34-36页
        5.2.1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第34-35页
        5.2.2 提高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第35-36页
    5.3 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是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制度保障第36-38页
        5.3.1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第36-37页
        5.3.2 严肃环境保护执法,做到有法必依第37-38页
        5.3.3 强化环境违法处罚,做到违法必究第38页
    5.4 大力加强环境文化建设是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文化保障第38-45页
        5.4.1 增加环境文化建设的基本投入第38-39页
        5.4.2 构建公民环境宣传教育体系第39-40页
        5.4.3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第40-41页
        5.4.4 繁荣环境公益文化,全力打造生态文化产业第41-42页
        5.4.5 倡导绿色、生态的生活消费模式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后记第48-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民工职业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下一篇: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培养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