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用证交易中议付行的法律地位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信用证议付概述 | 第10-13页 |
| 第一节 信用证中议付的概念 | 第10-11页 |
| 一、UCP500对“议付”的界定 | 第10页 |
| 二、UCP600对“议付”定义的完善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议付的性质 | 第11-13页 |
| 一、议付行为的实质 | 第11-12页 |
| 二、关于议付性质的学说 | 第12页 |
| 三、关于议付性质的评析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议付行在信用证交易中法律地位的理论分析 | 第13-18页 |
| 第一节 关于议付行信用证交易中法律地位的理论 | 第13-14页 |
| 一、代理人说 | 第13页 |
| 二、正当持票人说 | 第13-14页 |
| 三、债权转移说 | 第14页 |
| 第二节 对议付行法律地位各学说的评析 | 第14-18页 |
| 一、代理人说的评析 | 第14-16页 |
| 二、正当持票人说评析 | 第16-17页 |
| 三、债权转移说评析 | 第17-18页 |
| 四、独特的信用证议付法律关系 | 第18页 |
| 第三章 议付行的权利义务分析 | 第18-25页 |
| 第一节 议付行的适格性 | 第18-20页 |
| 一、议付行的定义 | 第18-19页 |
| 二、成为适格议付行的条件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议付行的权利 | 第20-24页 |
| 一、议付行对开证行的权利 | 第20-21页 |
| 二、议付行对受益人的权利 | 第21-22页 |
| 三、议付行对单据及货物的权利 | 第22页 |
| 四、议付行的免责权 | 第22-24页 |
| 第三节 议付行的义务 | 第24-25页 |
| 一、对自身适合性的关注及陈述 | 第24页 |
| 二、严格审单义务 | 第24页 |
| 三、及时通知义务 | 第24页 |
| 四、适时议付义务 | 第24-25页 |
| 五、善意行事义务 | 第25页 |
| 第四章 议付行的追索权 | 第25-32页 |
| 第一节 关于议付行是否具有追索权的争议 | 第26-27页 |
| 一、追索权否定说及评析 | 第26页 |
| 二、追索权肯定说及评析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议付行追索权的适用情形分析 | 第27-29页 |
| 一、议付行审单失误情形 | 第27-28页 |
| 二、开证行无偿付能力或恶意拒付情形 | 第28-29页 |
| 第三节 议付行追索权的法律依据 | 第29-32页 |
| 一、附汇票信用证的追索权的法律依据 | 第29-30页 |
| 二、不附汇票信用证的追索权的法律依据 | 第30-31页 |
| 三、从议付的性质探讨追索权 | 第31页 |
| 四、从合同法视角看议付行的追索权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议付行对所持提单的权利 | 第32-36页 |
| 第一节 由一个案例引发的对议付行提单权利的探讨 | 第32-33页 |
| 第二节 提单的性质 | 第33页 |
| 第三节 议付行对所持提单权利的分析 | 第33-36页 |
| 一、议付行对所持提单权利的理论学说 | 第33-34页 |
| 二、关于议付行提单权利的学说评析 | 第34-36页 |
| 第六章 议付行法律风险分析 | 第36-39页 |
| 第一节 议付行风险来源 | 第36-38页 |
| 一、来源于议付行自身的风险 | 第36-37页 |
| 二、开证行拒付导致的风险 | 第37-38页 |
| 三、法院的止付令导致的拒付 | 第38页 |
| 四、向受益人追索不能产生的风险 | 第38页 |
| 第二节 议付行风险防范 | 第38-39页 |
| 一、针对自身原因导致的风险 | 第38-39页 |
| 二、针对自身外的原因产生的风险 | 第39页 |
| 第七章 信用证议付规则的完善 | 第39-42页 |
| 第一节 我国信用证议付规则立法现状 | 第39-40页 |
| 第二节 我国信用证议付相关司法解释的完善 | 第40-42页 |
| 一、明确议付行独立的议付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 | 第40页 |
| 二、阐明议付行对所持提单的权利 | 第40-41页 |
| 三、明确追索权的适用情形 | 第41-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注释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