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2.1 国内外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外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矿井主通风机电动机绝缘故障机理分析及特征参量研究 | 第17-23页 |
2.1 矿井主通风机电动机绝缘故障机理分析 | 第17-19页 |
2.1.1 电动机绝缘故障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17-18页 |
2.1.2 电动机绝缘故障演变的过程分析 | 第18-19页 |
2.2 矿井主通风机电动机状态监测特征参量的确定 | 第19-20页 |
2.3 矿井主通风机电动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方案 | 第20-22页 |
2.3.1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2.3.2 总体结构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矿井主通风机电动机绝缘故障诊断系统硬件设计 | 第23-39页 |
3.1 信号采集系统硬件结构 | 第23-26页 |
3.2 绝缘电阻信号采集硬件电路 | 第26-29页 |
3.2.1 附加直流电源单元 | 第26-27页 |
3.2.2 取样电阻单元 | 第27-28页 |
3.2.3 信号放大与隔离单元 | 第28-29页 |
3.3 温度信号采集硬件电路 | 第29-31页 |
3.3.1 测温传感器 | 第29-30页 |
3.3.2 温度变送及抗干扰电路 | 第30-31页 |
3.4 局部放电信号协处理硬件电路 | 第31-35页 |
3.4.1 同步触发信号发生电路 | 第32-35页 |
3.4.2 数据采集卡 | 第35页 |
3.5 下位机配置 | 第35-36页 |
3.6 上位机配置 | 第36-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矿井主通风机电动机故障诊断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39-49页 |
4.1 软件总体设计 | 第39-40页 |
4.1.1 软件需求分析 | 第39页 |
4.1.2 软件编译环境 | 第39-40页 |
4.1.3 软件实现功能 | 第40页 |
4.2 软件主程序 | 第40-42页 |
4.3 数据采集软件 | 第42-45页 |
4.3.1 绝缘电阻信号采集软件 | 第42-43页 |
4.3.2 温度信号采集软件 | 第43-44页 |
4.3.3 局部放电信号采集协处理软件 | 第44-45页 |
4.4 通讯软件设计 | 第45-46页 |
4.5 看门狗软件设计 | 第46-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矿井主通风机电动机绝缘故障诊断系统预警方法研究 | 第49-61页 |
5.1 信息融合故障诊断技术 | 第49-50页 |
5.2 信息融合故障诊断常用方法 | 第50-51页 |
5.3 D-S证据理论和模糊理论在矿井主通风机电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第51-57页 |
5.3.1 D-S证据理论和模糊理论 | 第52-56页 |
5.3.2 基于D-S证据理论和模糊理论的主通风机电动机故障诊断模型 | 第56-57页 |
5.4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矿井主通风机电动机故障诊断系统算例分析 | 第57-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矿井主通风机电动机绝缘故障诊断系统预警软件设计 | 第61-71页 |
6.1 预警软件开发平台 | 第61-62页 |
6.2 故障诊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第62-63页 |
6.3 故障诊断系统预警软件设计 | 第63-68页 |
6.3.1 故障诊断系统一级融合算法 | 第63-66页 |
6.3.2 故障诊断系统二级融合算法 | 第66-6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第七章 矿井主通风机电动机绝缘故障诊断系统实验与工业现场测试 | 第71-87页 |
7.1 系统性能测试 | 第71-78页 |
7.1.1 绝缘电阻信号监测模块试验 | 第72-74页 |
7.1.2 温度信号监测模块试验 | 第74-75页 |
7.1.3 局部放电信号监测模块试验 | 第75-78页 |
7.2 工业现场测试 | 第78-85页 |
7.2.1 现场系统的安装 | 第78-81页 |
7.2.2 现场系统的调试 | 第81-85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87-88页 |
8.2 工作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