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式车载网络端到端信息传输机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7页 |
第2章 TCP协议与网络拥塞控制 | 第17-27页 |
2.1 TCP协议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 网络拥塞控制 | 第18-24页 |
2.2.1 网络拥塞控制概述 | 第18-19页 |
2.2.2 TCP拥塞控制机制 | 第19-23页 |
2.2.3 网络层拥塞控制策略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7页 |
第3章 车载网络传输控制协议 | 第27-35页 |
3.1 影响车载网络传输控制因素 | 第27-28页 |
3.2 端到端解决方案 | 第28-29页 |
3.3 跨层传输控制改进方案 | 第29-32页 |
3.3.1 基于拆分连接的跨层合作方案 | 第29-30页 |
3.3.2 基于反馈的跨层合作方案 | 第30页 |
3.3.3 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跨层合作方案 | 第30-32页 |
3.4 TCP Westwood性能分析 | 第32-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瓶颈节点的传输控制机制 | 第35-51页 |
4.1 慢启动机制的弊端 | 第35-36页 |
4.2 基于瓶颈节点的传输控制协议 | 第36-48页 |
4.2.1 瓶颈节点 | 第37-38页 |
4.2.2 确定初始发送窗口 | 第38-40页 |
4.2.3 RSU信息反馈 | 第40-44页 |
4.2.4 TCP速率调整 | 第44-45页 |
4.2.5 拥塞控制 | 第45-48页 |
4.3 BNTCP协议的整体工作过程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实验和结果分析 | 第51-65页 |
5.1 网络仿真工具NS2 | 第51-53页 |
5.1.1 NS2简介 | 第51页 |
5.1.2 NS2模拟基本流程 | 第51-53页 |
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3-64页 |
5.2.1 仿真实验说明 | 第53-54页 |
5.2.2 丢包率 | 第54-56页 |
5.2.3 传输延时 | 第56-58页 |
5.2.4 延时抖动 | 第58-61页 |
5.2.5 吞吐量 | 第61-62页 |
5.2.6 公平性 | 第62-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65-67页 |
6.1 总结 | 第65-66页 |
6.2 存在的不足 | 第66页 |
6.3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