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1 绪论第12-20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国内研究状况第17-18页
   ·本文框架第18-19页
   ·本文创新点第19-20页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概述第20-26页
   ·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第20-22页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探讨第22-23页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第23-26页
3 信用违约互换概述第26-30页
   ·信用违约互换定义及交易原理第26-27页
   ·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的组成要素第27-28页
   ·信用违约互换的产生与发展第28-30页
4 信用违约互换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定价模型选择第30-39页
   ·结构模型第30-35页
     ·Merton模型第30-31页
     ·利用Merton模型对信用违约互换进行定价第31-32页
     ·可提前违约条件下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第32-34页
     ·结构模型应用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第34-35页
   ·简化模型第35-39页
     ·模型假设第35-36页
     ·符号说明第36页
     ·模型主体结构第36-38页
     ·简化模型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中的应用第38-39页
5.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具体应用第39-46页
   ·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制的探讨第39-42页
     ·中小企业评级机制建立的必要性第39-40页
     ·关于信用评级体系建立的建议第40-42页
   ·信用违约互换合同的设计第42-43页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注意事项第43-44页
   ·信用违约互换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第44-46页
6 信用违约互换的风险管理第46-50页
   ·信用风险及监管第47-48页
   ·交易风险及监管第48页
   ·流动性风险及监管第48-49页
   ·定价风险及监管第49-50页
7. 结束语第50-55页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引入信用违约互换的有利条件第50-51页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应用的不利因素第51-53页
   ·本文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后记第57-59页
致谢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修正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引入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分析
下一篇:信用价差期限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