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胡杨重要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 第11页 |
1.2 人工染色体载体与 BIBAC 文库 | 第11-12页 |
1.2.1 人工染色体载体 | 第11-12页 |
1.3 BIBAC 文库 | 第12-13页 |
1.4 植物基因转化技术 | 第13页 |
1.5 转基因植物的筛选和鉴定方法 | 第13-15页 |
1.5.1 标记基因 | 第13-14页 |
1.5.2 DNA 水平的分子检测 | 第14-15页 |
1.5.3 转录水平的分子检测 | 第15页 |
1.5.4 表达水平的分子检测 | 第15页 |
1.6 模式植物拟南芥 | 第15-16页 |
1.7 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7.1 叶片呈色机制 | 第16页 |
1.7.2 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1.8.1 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17页 |
1.8.2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2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 | 第18-29页 |
2.1 材料 | 第18页 |
2.2 仪器、药品与溶液配制 | 第18-22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2.2.2 主要仪器耗材 | 第18-19页 |
2.2.3 溶液配制 | 第19-22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2-26页 |
2.3.1 拟南芥的培养 | 第22-23页 |
2.3.2 农杆菌的培养 | 第23页 |
2.3.3 拟南芥转化体系优化 | 第23-24页 |
2.3.4 拟南芥 T1代阳性株的初步获得 | 第24页 |
2.3.5 T1代阳性株叶片 DNA 提取 | 第24-25页 |
2.3.6 T1代阳性株的 PCR检测 | 第25-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2.4.1 拟南芥的种植 | 第26页 |
2.4.2 转基因体系优化 | 第26-27页 |
2.4.3 T1代转基因植株 Kan抗性检测 | 第27-28页 |
2.4.4 转基因植株 PCR 检测 | 第28-29页 |
3 转基因突变体 y1-1(6A1F9)的初步鉴定 | 第29-47页 |
3.1 材料 | 第29页 |
3.2 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29-30页 |
3.2.2 主要仪器与耗材 | 第30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0-36页 |
3.3.1 突变体 y1-1 光合特性参数测定 | 第31页 |
3.3.2 突变体 y1-1 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 第31-32页 |
3.3.3 突变体 y1-1 外源基因插入位点分析 | 第32-36页 |
3.3.4 外源 DNA 片段克隆 | 第36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3.4.1 突变体 y1-1 表型观察 | 第36-37页 |
3.4.2 突变体 y1-1 光合特性分析 | 第37-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4.1 拟南芥转化体系优化 | 第47页 |
4.2 突变体 y1-1 表型产生原因 | 第47-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