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意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章 死亡意识的内涵解读 | 第17-30页 |
第一节 “死亡”的初步认知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死亡意识”的意蕴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死亡观 | 第21-30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认识 | 第21-26页 |
二、西方哲学思想视阈下的死亡认知 | 第26-27页 |
三、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观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死亡意识教育的意义 | 第30-42页 |
第一节 死亡意识教育之诠释 | 第30-34页 |
一、死亡意识教育的渊源探讨 | 第30-31页 |
二、死亡意识教育的含义 | 第31-33页 |
三、死亡意识教育与生命教育的互渗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死亡意识教育缺失的表现 | 第34-35页 |
一、死亡意识教育观念的片面化 | 第34-35页 |
二、死亡意识教育内容的简单化 | 第35页 |
第三节 现实教育中死亡意识教育缺失的原因 | 第35-37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35-36页 |
二、死亡意识教育的滞后 | 第36-37页 |
第四节 死亡意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第37-42页 |
一、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37-38页 |
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 第38-40页 |
三、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意义的弘扬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死亡意识教育体系的建构 | 第42-51页 |
第一节 树立死亡意识教育的理念 | 第42-45页 |
一、以马克思主义死亡观作为死亡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42-43页 |
二、以提高生命价值作为死亡意识教育的价值取向 | 第43-45页 |
三、以“生命在场”作为死亡意识教育的主要方式 | 第45页 |
第二节 确立死亡意识教育的原则 | 第45-47页 |
一、本土化原则 | 第45-46页 |
二、层次化原则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建构死亡意识教育的途径 | 第47-51页 |
一、构建死亡意识教育体系 | 第48-49页 |
二、濒临死亡的体验教育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