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图表目录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来源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来源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4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案例分析 | 第24-38页 |
2.1 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进程及现状 | 第24-27页 |
2.1.1 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进程及现状 | 第24-26页 |
2.1.2 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进程及现状 | 第26-27页 |
2.2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现状 | 第27-29页 |
2.2.1 景观生态学研究概况 | 第27-28页 |
2.2.2 景观生态学在绿地系统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2.3 案例分析 | 第29-36页 |
2.3.1 昆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0-2010) | 第29-31页 |
2.3.2 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 | 第31-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开县城市及绿地系统综合现状分析 | 第38-54页 |
3.1 开县综合概况介绍 | 第38-44页 |
3.1.1 开县人文社会概况 | 第38-40页 |
3.1.2 开县自然资源条件 | 第40-44页 |
3.2 开县城市建设现状 | 第44-46页 |
3.2.1 行政街区分布 | 第44页 |
3.2.2 城市用地现状 | 第44-46页 |
3.3 开县城市绿地系统现状 | 第46-52页 |
3.3.1 城区绿地总体现状分析 | 第46-47页 |
3.3.2 城区绿地现状构成分析 | 第47-48页 |
3.3.3 各类城市绿地现状 | 第48-51页 |
3.3.4 绿地综合指标分析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开县绿地系统景观生态学分析及评价 | 第54-66页 |
4.1 绿地景观生态构成分析 | 第54-58页 |
4.1.1 绿地斑块 | 第54-56页 |
4.1.2 绿色廊道 | 第56-57页 |
4.1.3 景观基质 | 第57-58页 |
4.2 斑块类型特征指数分析 | 第58-59页 |
4.2.1 斑块基本特征指数分析 | 第58-59页 |
4.2.2 斑块分维数分析 | 第59页 |
4.3 景观生态格局指数分析 | 第59-64页 |
4.3.1 景观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60页 |
4.3.2 景观均匀度指数分析 | 第60-62页 |
4.3.3 景观优势度指数分析 | 第62-63页 |
4.3.4 景观破碎度指数分析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开县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总体布局规划 | 第66-82页 |
5.1 规划的目标和意义 | 第66-67页 |
5.1.1 规划的目标 | 第66-67页 |
5.1.2 规划的意义 | 第67页 |
5.2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 第67-70页 |
5.2.1 开县城市特点 | 第67-68页 |
5.2.2 发展潜力 | 第68-69页 |
5.2.3 存在问题 | 第69-70页 |
5.3 规划的原则 | 第70-71页 |
5.3.1 绿地结构布局原则 | 第70页 |
5.3.2 生态功能规划原则 | 第70-71页 |
5.3.3 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 第71页 |
5.4 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布局规划 | 第71-81页 |
5.4.1 绿地系统景观生态总体布局规划 | 第71-74页 |
5.4.2 城市绿地“斑块”规划 | 第74-78页 |
5.4.3 城市绿地“廊道”规划 | 第78-80页 |
5.4.4 城市绿地“基质”规划 | 第80-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6 开县绿地系统景观生态专题规划与建设策略 | 第82-94页 |
6.1 绿地系统树种规划 | 第82-87页 |
6.1.1 开县森林植被现状 | 第82-83页 |
6.1.2 树种配置原则 | 第83-84页 |
6.1.3 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规划 | 第84-87页 |
6.2 植被多样性的保护规划 | 第87-89页 |
6.2.1 现状及制约因素 | 第87-88页 |
6.2.2 多样性保护规划 | 第88-89页 |
6.3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 第89-92页 |
6.3.1 古树名木现状 | 第89-91页 |
6.3.2 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 第91-9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7 结论 | 第94-9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94-95页 |
7.1.1 理论结论 | 第94页 |
7.1.2 实践结论 | 第94-95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附录 | 第102-103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2-103页 |
B.《开县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11-2030)》(绿地系统规划)部分项目图纸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