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用燃料、润滑料论文--加油站及其设备论文

某市某天然气加气站工程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8页
    1.1 中国天然气发展的形势第14-15页
        1.1.1 天然气的销售量第14页
        1.1.2 西气东输第14页
        1.1.3 天然气的需求第14-15页
    1.2 天然气应用及在交通领域的使用第15-16页
        1.2.1 天然气的应用第15页
        1.2.2 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使用第15-16页
        1.2.3 建设天然气加气站的意义第16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6-18页
        1.3.1 项目研究背景第16页
        1.3.2 研究范围第16-17页
        1.3.3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项目概况第18-24页
    2.1 城市概况第18页
        2.1.1 自然地理条件第18页
        2.1.2 交通概况第18页
        2.1.3 场地条件第18页
    2.2 气源供应第18-21页
        2.2.1 供应气源参数第18-19页
        2.2.2 辅助供应气源第19-21页
    2.3 设计参数第21-24页
第三章 市场竞争性分析第24-27页
    3.1 目标用户第24页
    3.2 市场预测第24页
        3.2.1 宏观情况分析第24页
        3.2.2 竞争对手分析第24页
    3.3 市场承受能力分析第24-25页
    3.4 市场风险第25-27页
        3.4.1 气源供应保障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第25页
        3.4.2 气价供应上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第25页
        3.4.3 车辆油气替代比上升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第25页
        3.4.4 车辆投放少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第25页
        3.4.5 设备工艺流程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第25-26页
        3.4.6 加气站安全运营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第26-27页
第四章 工艺设计第27-40页
    4.1 设计储存规模第27页
    4.2 工艺流程第27-28页
        4.2.1 LNG 工艺流程第27-28页
        4.2.2 L-CNG 工艺流程第28页
    4.3 主要设备选型第28-35页
        4.3.1 LNG 加气设计第28-33页
        4.3.2 L- CNG 加气设备选型第33-35页
    4.4 全站工艺总流程设计思想第35页
    4.5 管道及管件选择第35-36页
        4.5.1 选用要求第35-36页
        4.5.2 管道承压、耐温要求第36页
        4.5.3 法兰选择要求第36页
        4.5.4 紧固件选择第36页
    4.6 管道布置第36-38页
        4.6.1 管道布置原则第36-37页
        4.6.2 管道保冷第37-38页
        4.6.3 管道防腐第38页
        4.6.4 管道支架第38页
    4.7 阀门第38-39页
        4.7.1 加气站阀门选用要求及分类第38页
        4.7.2 各种阀门的规格、技术参数第38-39页
    4.8 加气站 BOG 放散部分第39页
        4.8.1 LNG 低压放散部分流程及技术要求第39页
        4.8.2 CNG 高压放散部分流程及技术要求第39页
    4.9 主要工程量第39-40页
第五章 站控系统设计第40-47页
    5.1 设计依据第40页
    5.2 设计原则第40页
    5.3 设计范围第40-41页
        5.3.1 自控工程设计范围第40页
        5.3.2 设备厂家自控工程设计范围第40-41页
    5.4 站用控制系统流程第41-42页
        5.4.1 主要设备设计原理流程第41页
        5.4.2 主要功能第41-42页
        5.4.3 控制点要求第42页
    5.5 主要设备选型及参数第42-43页
        5.5.1 仪表选型第42-43页
    5.6 安全技术措施第43-44页
    5.7 仪表的防护措施第44页
    5.8 外电引入系统第44-45页
        5.8.1 动力电源第44页
        5.8.2 电气电源第44页
        5.8.3 仪表电源第44页
        5.8.4 备用电源第44-45页
    5.9 安全监控系统第45页
        5.9.1 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及设计方案第45页
        5.9.2 安全监控系统配置及功能第45页
    5.10 仪表风系统第45-46页
    5.11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第46页
    5.12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第46-47页
第六章 公用工程设计第47-60页
    6.1 土建工程第47-49页
        6.1.1 建筑设计第47-48页
        6.1.2 结构设计第48页
        6.1.3 建、构筑物特征要求第48-49页
    6.2 电气设计第49-53页
        6.2.1 设计依据第49页
        6.2.2 设计范围第49页
        6.2.3 负荷及电源选择要求(外电引入系统)第49-50页
        6.2.4 供配电线路第50-51页
        6.2.5 防爆等级及防爆电器第51页
        6.2.6 防雷区域划分及防雷措施第51页
        6.2.7 防静电措施第51-52页
        6.2.8 接地系统第52页
        6.2.9 电力拖动、控制与信号第52页
        6.2.10 照明第52-53页
        6.2.11 主要电气设备材料表(见附录 3)第53页
    6.3 给排水设计第53-56页
        6.3.1 设计依据第53页
        6.3.2 设计原则第53页
        6.3.3 设计内容第53页
        6.3.4 给水工程第53-54页
        6.3.5 排水工程第54-55页
        6.3.6 主要工程量第55-56页
    6.4 暖通及空调第56-58页
        6.4.1 设计范围第56页
        6.4.2 设计原则第56页
        6.4.3 通风设计第56-57页
        6.4.4 空调设计第57页
        6.4.5 主要工程量第57-58页
    6.5 通信第58-60页
        6.5.1 通讯需求第58页
        6.5.2 设计方案第58-59页
        6.5.3 通讯设备一览表第59-60页
第七章 消防设计第60-67页
    7.1 防火设计依据第60页
    7.2 设计规模和主要工艺设备第60页
    7.3 工艺流程简述第60页
    7.4 危险性分析第60-63页
        7.4.1 介质的危险性第60-61页
        7.4.2 装置的危险性第61-62页
        7.4.3 工艺液相管道的危险性第62页
        7.4.4 生产运行中的危险性第62-63页
    7.5 防火安全设计第63-65页
        7.5.1 总图布置第63页
        7.5.2 建(构)筑物设计第63页
        7.5.3 工艺安全设计第63-64页
        7.5.4 监测报警系统第64页
        7.5.5 电气安全设计第64页
        7.5.6 消防系统第64-65页
    7.6 事故紧急预案第65-67页
        7.6.1 泄漏但未发生火灾第65-66页
        7.6.2 泄漏后发生火灾第66-67页
第八章 节能设计第67-69页
    8.1 工艺流程简述第67页
    8.2 能源消耗第67页
    8.3 能源供应状况第67页
    8.4 主要耗能的部位及能源种类第67页
    8.5 主要节能措施第67-68页
        8.5.1 工艺生产节能第67-68页
        8.5.2 回收放空气体第68页
        8.5.3 减少天然气泄漏第68页
        8.5.4 建筑物节能第68页
        8.5.5 其它节能措施第68页
    8.6 节能评价第68-69页
第九章 工程概算第69-72页
    9.1 项目概况第69页
    9.2 设计依据第69页
    9.3 投资构成分析第69-71页
    9.4 资金来源及资金使用计划第71页
        9.4.1 资金来源第71页
        9.4.2 资金使用计划第71页
    9.5 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第71页
    9.6 流动资金估算第71-72页
第十章 项目经济性分析第72-79页
    10.1 项目经济性分析的范围、依据和方法第72页
        10.1.1 财务分析的范围第72页
        10.1.2 分析依据第72页
        10.1.3 项目经济性分析的方法第72页
    10.2 评价参数和基础数据第72-73页
    10.3 总成本费用估算第73-74页
    10.4 项目经济分析第74-75页
        10.4.1 盈利能力分析第74页
        10.4.2 偿债能力分析第74-75页
        10.4.3 项目生存能力分析第75页
    10.5 不确定性分析第75-77页
        10.5.1 盈亏平衡分析第75-76页
        10.5.2 敏感性因素分析第76-77页
    10.6 风险分析第77-78页
    10.7 项目经济评价分析结论第78-79页
第十一章 结论及建议第79-81页
    11.1 结论第79页
    11.2 建议第79-80页
    1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2页
附录第82-93页
致谢第93-94页
附件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T形件节点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离合器接合抖动的测试、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