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黑河市林业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0页
    1.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1-13页
        1.1.1 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1.1.2 研究的目的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第13-15页
        1.2.2 国外的有关研究成果第15-17页
    1.3 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法第17-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思路第18页
        1.3.3 研究方法第18页
    1.4 预期达到的目标第18-19页
    1.5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0-24页
    2.1 相关概念第20-21页
        2.1.1 森林资源第20页
        2.1.2 现代林业第20页
        2.1.3 生态林业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4页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1-22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4页
第三章 黑河林业生产与资源保护现状第24-29页
    3.1 资源与经营状况第24-25页
        3.1.1 森林资源状况第24页
        3.1.2 林业生产经营状况第24-25页
    3.2 林业资源保护状况第25-26页
        3.2.1 保护森林资源第25页
        3.2.2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第25-26页
        3.2.3 建立自然保护区第26页
        3.2.4 保护湿地资源第26页
    3.3 生态保护与恢复状况第26-28页
        3.3.1 治理水土流失第26-27页
        3.3.2 建设重点生态工程第27-28页
    3.4 辅助设施建设第28-29页
        3.4.1 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第28页
        3.4.2 启动实施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第28-29页
第四章 黑河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9-34页
    4.1 森林生态系统趋于恶化第29-31页
        4.1.1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结构不尽合理,林分质量较差第29-30页
        4.1.2 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脆弱,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第30-31页
        4.1.3 水生生态环境和国土安全受到威胁第31页
    4.2 薄弱的林业产业第31-32页
        4.2.1 林业产业化程度低,林业经济十分脆弱第31页
        4.2.2 林业产权不明晰,经济成份单一,经营不规范第31-32页
    4.3 林业生产经营队伍总体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第32页
    4.4 投入少,效益差,职工和群众收入增长缓慢第32-34页
第五章 黑河市林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第34-58页
    5.1 国家的支持第34-35页
        5.1.1 争取纳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计划第34-35页
        5.1.2 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第35页
    5.2 完善林业生态体系第35-37页
        5.2.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第35-36页
        5.2.2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工程第36页
        5.2.3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第36页
        5.2.4 林分结构改造工程第36-37页
    5.3 实施林业生态修复工程第37-38页
        5.3.1 砂金过采区和矿山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工程第37页
        5.3.2 五大连池熔岩台地和堰塞湖周边植被恢复工程第37-38页
        5.3.3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第38页
    5.4 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第38-40页
        5.4.1 中幼龄林抚育和低质林改造工程第38-40页
        5.4.2 大径级材基地建设和珍贵树种基地工程第40页
    5.5 建立森林保护体系第40-43页
        5.5.1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第40-41页
        5.5.2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第41页
        5.5.3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第41-42页
        5.5.4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第42页
        5.5.5 森林公安体系建设工程第42-43页
    5.6 建设林业产业体系第43-48页
        5.6.1 经济林产业第43-44页
        5.6.2 林木精深加工第44页
        5.6.3 种苗基地建设第44-45页
        5.6.4 北方寒地浆果、坚果基地建设第45页
        5.6.5 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第45-46页
        5.6.6 生态旅游建设第46页
        5.6.7 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第46-47页
        5.6.8 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第47页
        5.6.9 开发北药产业第47-48页
        5.6.10 创造山产品采摘业第48页
    5.7 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第48-50页
        5.7.1 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第48-49页
        5.7.2 社会事业发展第49-50页
    5.8 推进林业改革第50-54页
        5.8.1 改革林业产权制度第50-51页
        5.8.2 推进森林分类经营第51-52页
        5.8.3 实行资产分类经营第52-53页
        5.8.4 深化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第53-54页
    5.9 强化科技和法制的促进作用第54-55页
        5.9.1 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第54页
        5.9.2 依法保护发展成果第54-55页
    5.10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第55-58页
        5.10.1 充分用好用足林业政策第55-56页
        5.10.2 完善相关补贴与奖励政策第56页
        5.10.3 对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予以政策支持第56页
        5.10.4 增加林业建设投入第56-57页
        5.10.5 对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扶持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第58-60页
    6.1 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第58-59页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作者简介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孕8-10周无痛人工流产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负荷预测可信度分析及在海岛供电系统优化调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