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 第10-13页 |
一、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 建设湖北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需要 | 第10-11页 |
(二) 建设湖北省水产大县(区)和健康持续发展渔业经济需要 | 第11页 |
(三) 促进渔业科技进步,开展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的需要 | 第11页 |
(四) 更好发挥鲁湖生态效益的需要 | 第11-12页 |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项目的主要内容、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 第13-23页 |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13-16页 |
(一) 鳜鱼苗种生态养殖生长和存活模型研究与验证 | 第14页 |
(二) 鳜鱼苗种生态养殖精准化投喂模型研究与建立 | 第14页 |
(三) 鳜鱼苗种生态养殖适宜生境构建及混养种类选择 | 第14页 |
(四) 池塘养殖次生的氮/磷污染物消减技术研究 | 第14页 |
(五) 鳜鱼苗种生态养殖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 第14页 |
(六) 建立完善鳜鱼苗种池塘生态培育技术体系 | 第14-15页 |
(七) 建立完善鳜鱼苗种繁育推广服务体系 | 第15-16页 |
二、项目关键技术研究及创新点 | 第16-23页 |
(一) 水产品养殖操作规范 | 第16-18页 |
(二) 鳜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 第18-20页 |
(三) 鳜鱼苗种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 第20-23页 |
第三章 项目的基础条件 | 第23-28页 |
一、技术基础 | 第23页 |
二、配套条件 | 第23-24页 |
(一) 苗种培育设施 | 第23页 |
(二) 精养鱼池基地 | 第23页 |
(三) 环境条件 | 第23-24页 |
三、组织管理 | 第24-28页 |
(一) 组织管理与运行保障机制 | 第24-25页 |
(二) 经营管理模式 | 第25页 |
(三) 生产管理 | 第25页 |
(四) 技术培训 | 第25页 |
(五) 项目实施内容和重点 | 第25-28页 |
第四章 鳜鱼养殖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 第28-35页 |
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8-31页 |
(一) 养殖时要进行多品种组合 | 第28页 |
(二) “水花”水塘培育应注意的问题 | 第28页 |
(三) 鳜鱼标粗的主要方法 | 第28页 |
(四) 鳜鱼池开增氧机的时间和方法 | 第28页 |
(五) 池塘主养鳜鱼的“三大关键” | 第28-29页 |
(六) 提倡使用配合饲料 | 第29页 |
(七) 确定每日投喂量 | 第29页 |
(八) 底泥过深的池塘的施肥 | 第29-30页 |
(九) 蓝藻水华的形成及其改良措施 | 第30页 |
(十) 施肥后水色培不起来的原因 | 第30页 |
(十一) 施肥与改水 | 第30-31页 |
二、鱼病防治 | 第31-35页 |
(一) 预防鱼病的措施 | 第31-32页 |
(二) 常见鱼病的防治 | 第32-35页 |
第五章 项目的效益与风险 | 第35-40页 |
一、经济效益 | 第36-37页 |
二、社会效益 | 第37-38页 |
三、生态效益 | 第38页 |
四、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或技术的竞争分析 | 第38-39页 |
五、项目的风险分析 | 第39-40页 |
(一) 资金风险 | 第39页 |
(二) 养殖风险 | 第39页 |
(三) 市场风险 | 第39页 |
(四) 不可抗拒力 | 第39-40页 |
第六章 项目考核主要指标与进度计划 | 第40-41页 |
一、项目考核指标 | 第40页 |
(一) 技术指标 | 第40页 |
(二) 经济指标 | 第40页 |
二、进度计划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