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5页
导论第16-26页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6-19页
        (一) 研究背景第16-17页
        (二) 研究意义第17-1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0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3页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23-24页
        (一) 研究方法第23-24页
        (二) 研究框架第24页
    四、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4-26页
        (一) 研究内容第24-25页
        (二) 创新点第25-26页
第一章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挑战第26-33页
    一、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者的影响与挑战第26-28页
        (一)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者的积极影响第26页
        (二)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者的消极影响和挑战第26-28页
    二、 网络的出现对大学生的影响与挑战第28-30页
        (一) 网络的出现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第28-29页
        (二) 网络的出现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和挑战第29-30页
    三、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内容的影响与挑战第30-31页
        (一)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内容的积极影响第30页
        (二)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内容的消极影响和挑战第30-31页
    四、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环境的影响与挑战第31页
        (一)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环境的积极影响第31页
        (二)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环境的消极影响和挑战第31页
    五、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方法的影响与挑战第31-33页
        (一)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方法的影响与挑战第31-32页
        (二)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方法的消极影响和挑战第32-33页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80后”、“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比较分析第33-43页
    一、 思想特点比较第33-37页
        (一) 政治信仰状况第33-35页
        (二) 学风认可度第35页
        (三) 消费方式第35-36页
        (四) 交流方式第36-37页
    二、 网络使用情况比较第37-40页
        (一) 网络的依赖性第37-38页
        (二) 使用目的和评价第38-40页
    三、 参与网络文化机制比较第40-41页
    四、 群体特点成因分析第41-43页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实证分析第43-52页
    一、 思想观念分析第43-47页
        (一) 政治观第43-44页
        (二) 价值观第44-45页
        (三) 道德观第45-47页
    二、 行为特点分析第47-49页
        (一) 学习方式第47-48页
        (二) 沟通方式第48页
        (三) 消费方式第48-49页
    三、 心理特点分析第49-51页
        (一) 人际交往心理第49-50页
        (二) 受挫心理第50页
        (三) 恋爱心理第50-51页
    四、 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第51-52页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第52-54页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第52页
    二、 灌输理论第52-53页
    三、 人的本质理论第53-54页
第五章 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第54-66页
    一、 高校现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其问题第54-55页
    二、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理念第55-56页
        (一) “灌输式”和“引导式”结合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第55页
        (二) 坚持实践育人原则,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第55-56页
        (三) 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结合原则,体现多样化的理念第56页
        (四)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结合原则,体现生态和谐的理念第56页
    三、 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第56-66页
        (一)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工作水平,注重管理育人第57-58页
        (二) 发挥课堂教育优势,注重思想教育主阵地建设第58页
        (三) 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和人格培育,注重过程育人第58-59页
        (四)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注重制度育人第59页
        (五) 创新宣传方法,引入“嵌入式”的方法,注重方法育人第59-61页
        (六) 拓展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加强实践育人的作用第61-62页
        (七) 运用校园新型网络交流模式加强引导,注重育人方式第62-64页
        (八) 加强网络舆情监督,优化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注重服务育人第64-66页
第六章 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评价——以山东大学为例第66-71页
    一、 问卷调查结果第66-67页
    二、 具体措施成效第67-71页
        (一) 加强培训,提升辅导员业务水平第67-68页
        (二) 丰富课堂内容,变通教育形式第68页
        (三) 心理辅导贯穿始终第68-69页
        (四) 保障实施,社会实践课程化第69页
        (五)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第69-70页
        (六) 多种措施并举,促进全员参与教育第70-71页
结论第71-74页
    一、 研究小结和创新点第71-72页
    二、 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致谢第81-82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83页
附录1第83-86页
附件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设计及优化
下一篇: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