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河流健康的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1.2.1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内涵 | 第9-10页 |
1.2.2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 第10-12页 |
1.2.3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 | 第12-14页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 第17-35页 |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17页 |
2.2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17-21页 |
2.2.1 河流健康评价相关文献统计 | 第17-18页 |
2.2.2 频度分析法筛选评价因子 | 第18-20页 |
2.2.3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统一框架 | 第20-21页 |
2.3 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及评价标准 | 第21-33页 |
2.3.1 水文水资源准则层 | 第21-23页 |
2.3.2 物理结构准则层 | 第23-26页 |
2.3.3 水质准则层 | 第26-27页 |
2.3.4 生物准则层 | 第27-29页 |
2.3.5 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 | 第29-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基于协调发展度的河流健康评价方法 | 第35-43页 |
3.1 人水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 第35页 |
3.2 协调发展度模型原理及研究进展 | 第35-37页 |
3.2.1 协调发展理论与模型原理 | 第35-36页 |
3.2.2 协调发展度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36-37页 |
3.3 基于生态完整性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河流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 | 第37-39页 |
3.3.1 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页 |
3.3.2 数据归一化 | 第37页 |
3.3.3 健康状况指数 | 第37-38页 |
3.3.4 综合评价指数 | 第38页 |
3.3.5 协调度 | 第38-39页 |
3.3.6 协调发展度 | 第39页 |
3.4 河流总体的协调发展状况 | 第39-40页 |
3.5 河流健康等级和协调发展度评价标准等级划分 | 第40-41页 |
3.5.1 河流健康等级划分 | 第40页 |
3.5.2 协调发展度评价标准等级划分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滦河健康及协调发展状况评价研究 | 第43-69页 |
4.1 滦河基本情况 | 第43-44页 |
4.2 滦河监测点布设情况 | 第44-45页 |
4.3 滦河健康评估指标体系 | 第45-46页 |
4.4 滦河健康评估各指标特征值 | 第46-55页 |
4.5 基于协调发展度的滦河健康评价方法 | 第55-68页 |
4.5.1 指标数据归一化 | 第55-58页 |
4.5.2 确定各指标权重 | 第58-59页 |
4.5.3 健康状况指数 | 第59-62页 |
4.5.4 综合评价指数 | 第62-64页 |
4.5.5 协调度 | 第64页 |
4.5.6 协调发展度 | 第64-67页 |
4.5.7 滦河总体协调发展状况 | 第67-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