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破络—沉淀—微滤处理银氨废水及除铯中试装置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概述第10-12页
        1.1.1 含银废水的来源第10-12页
        1.1.2 含银废水的危害第12页
    1.2 含银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2-17页
        1.2.1 化学沉淀法第12-13页
        1.2.2 吸附法第13-14页
        1.2.3 化学还原法第14页
        1.2.4 电化学法第14-15页
        1.2.5 膜分离法第15-16页
        1.2.6 其他方法第16-17页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内容第17-20页
        1.3.1 课题研究背景第17-18页
        1.3.2 课题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试验装置与分析方法第20-28页
    2.1 烧杯试验装置及方法第20-21页
    2.2 小试试验装置第21-25页
        2.2.1 试验装置及设备第21-24页
        2.2.2 试验装置运行方式第24-25页
    2.3 试验材料第25页
    2.4 监测指标及方法第25-28页
        2.4.1 监测指标第25-26页
        2.4.2 分析方法第26-28页
第3章 银氨废水处理烧杯试验研究第28-38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试验原水第28页
    3.3 试验结果及讨论第28-37页
        3.3.1 破络剂的选择第28-30页
        3.3.2 pH值对出水银浓度的影响第30-31页
        3.3.3 硫化钠投加量的影响第31-32页
        3.3.4 反应时间、搅拌强度、静沉时间的确定第32-34页
        3.3.5 PAC对痕量银的去除效果第34-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银氨废水处理小试研究第38-52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小试试验方法及工艺参数第38-39页
        4.2.1 工艺参数第38-39页
        4.2.2 试验方法第39页
    4.3 小试试验结果与讨论第39-42页
        4.3.1 银的去除效果第40页
        4.3.2 浊度的变化第40-41页
        4.3.3 pH值的变化第41-42页
        4.3.4 出水阴离子的变化第42页
    4.4 投加PAC的小试试验结果与讨论第42-45页
        4.4.1 银的去除效果第42-43页
        4.4.2 浊度的变化第43-44页
        4.4.3 pH值的变化第44-45页
        4.4.4 出水阴离子的变化第45页
    4.5 两次试验结果比较第45-50页
        4.5.1 银的去除效果比较第45-46页
        4.5.2 出水硫化物的变化第46页
        4.5.3 搅拌反应器固相分析第46-48页
        4.5.4 SF及SS的变化第48-50页
    4.6 运行费用估算第50-51页
    4.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吸附/混凝-分离组合工艺除铯中试装置设计第52-66页
    5.1 引言第52-53页
    5.2 试验装置流程图第53-54页
        5.2.1 吸附/混凝-微滤组合工艺中试装置流程图第53-54页
        5.2.2 吸附/混凝-砂滤组合工艺中试装置流程图第54页
    5.3 试验装置设计第54-64页
        5.3.1 配水系统设计第54-56页
        5.3.2 吸附/混凝系统设计第56-58页
        5.3.3 膜分离系统设计第58-60页
        5.3.4 砂滤分离系统设计第60-62页
        5.3.5 运行方式设计第62-64页
    5.4 试验设备的选择第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6-70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2 展望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座舱内呼吸射流的流动特性及其对污染物传播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协调发展度的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研究